没有爱因斯坦推翻牛顿,我们不足以谈科学!


没有爱因斯坦推翻牛顿,我们不足以谈科学!


文章图片


没有爱因斯坦推翻牛顿,我们不足以谈科学!


文章图片


没有爱因斯坦推翻牛顿,我们不足以谈科学!


文章图片


没有爱因斯坦推翻牛顿,我们不足以谈科学!


文章图片


没有爱因斯坦推翻牛顿,我们不足以谈科学!


文章图片


“科学”这件事儿 , 最科学的地方 , 就是它不会永远科学 。
苹果砸中牛顿脑袋 , 万有引力成了颠覆不破的科学真理;
可是到了二百年多后 , 爱因斯坦单枪匹马 , 推翻了牛顿建立起来的经典力学大厦……

1684年 , 重新回到力学研究的艾萨克·牛顿 , 和自己的好朋友埃德蒙多·哈雷 , 开始用简洁明确的数学理论 , 来概括宇宙间的基本运动规律 。
当时牛顿41岁 , 哈雷28岁 。
三年后 , 1687年 , 牛顿发表论文《自然定律》 , 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 。
牛顿用万有引力 , 展示了万物一体 , 无论是地球上的物体 , 还是浩瀚宇宙中的天体 , 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 。

而好朋友哈雷 ,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 , 推算出彗星运动规律 , 并且预言某颗大彗星 , 1759年再次出现 。
遗憾的是 , 哈雷于1742年逝世 , 并没有看到这颗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 , 如期而至出现在夜空中 。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 , 人们将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 。

由于牛顿一生信仰上帝 , 他谦恭地称上帝是第一推动力 。
其实 , 在当时科学界 , 打开现代物理学大门的牛顿 , 早已比肩上帝 。
直到爱因斯坦出现 , 牛顿所建立的经典力学大厦 , 始终是至高神殿 , 然而 , 一颗纵横天宇的幽灵行星 , 成为爱因斯坦推翻牛顿的关键 。

1846年 , 法国工艺学院的天文学教师奥本·勒维耶 , 在得不到同行支持的情况下 , 以自己对科学的无限热诚 , 和对牛顿的无限忠诚 , 独立完成了海王星位置的推算 , 并且通过天文观测而证实 。
在此之前 , 人们已经发现了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七大行星 。
【没有爱因斯坦推翻牛顿,我们不足以谈科学!】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 都是通过仰望天空寻找到的 , 唯独海王星是通过精准的数学计算而得 , 牛顿力学理论再次取得伟大胜利 。
然而 , 勒维耶在算出海王星后 , 却遇到了一个难题 。

在观察水星凌日的过程中 , 勒维耶发现水星穿过太阳的时间 , 与实际观测有误差 , 或者说 , 水星近日点一直在发生偏移 。
因此 , 他认为在太阳系中 , 还存在着一颗行星 , 位于水星运行轨道内侧 , 两者之间存在引力作用 , 直接影响了水星运动轨道 。
这颗“水内行星”之所以一直没被发现 , 是因为距离太阳太近 , 太阳的巨大光芒遮住了它 。
在经过严密而谨慎的计算后 , 勒维耶在1859年公布了自己的假设 , 并且以罗马神话中火神的名字Vulcan为之命名 , 按照中文翻译习惯 , 这就是“祝融星” 。

好巧不巧的是 , 就在勒维耶提出“祝融星”猜想的第二年 , 1860年 , 欧洲发生了一次日全食 。
趁着天时 , 勒威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 , 动员大批精英级天文学家联手去寻找祝融星 , 结果 , 这场足以载入天文历史的大规模寻星行动 , 一无所获 , 连祝融星的影子也没摸到 。
与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天文学家们相比 , 理论上存在、却又无迹可寻的祝融星 , 就显得神秘无比 , 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好奇心 , “寻找祝融星”成为当时天文界最热门课题 。
无论是天文学家 , 还是普通天文爱好者 , 都开始了求索之旅 , 但是 , 祝融星就像幽灵一样 , 只存在于理论推演中 , 从未现身 。

就在天文界齐齐忙乎了半个多世纪后 , 1915年11月的某一天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草稿纸上 , 写下了水星轨道参数 , 他要进行一次事关宇宙的运算 。
十年前 , 1905年 , 这是人类科学史上的“爱因斯坦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