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了,职务和职称还有用吗?

【退休了,职务和职称还有用吗?】退休了以后,职务和职称在某些方面已经基本没有影响,但在某些方面还是非常有用的 。


退休了,职务和职称还有用吗?

文章插图

在养老金上职务和职称就不再有直接的影响

在2014年10月以前,也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以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的退休金是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的,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这种计发方式下,只要退休前能够将职务或者职称提上去,工资涨上去后退休后的待遇就能有明显增加 。这个时期职务和职称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也出现了不少为了解决待遇问题而临退休前提拔的情况 。

而在养老保险改革后,退休后的养老金按照公式计算的,主要的影响参数是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 。因此如果职务或职称高的话,缴费工资肯定更高,退休后的收入也会更高 。但在退休前几个月提拔这种方式,因为时间短,对于退休后的养老金影响很小 。

但在其他方面,只要能够达到一定的级别,比如省部级官员或者中科院院士,在退休后食宿、医疗、交通等方面还是能享受到特殊照顾的 。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其他网友观点

职务和职称对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老人”和“中人”退休工资是大有作用,可以说职务和职称直接影响到“老人”和“中人”的到手工资 。


退休了,职务和职称还有用吗?

文章插图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为何分“老人”“中人”和“新人”呢?

企业职工早在上世纪末就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而机关事业单位一直实行原来的退休制度,被称为“双轨制” 。2015年,我们国家作出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将双轨制并轨 。改革时间自2014年10月开始,改革过程中遵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 。

老人:是指2014年10月前已退休的人员,他们原待遇维持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 。

新人:是指2014年10月后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将来退休时,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之和 。

中人:是指2014年10月前参加工作、2014年10月后退休的人员,可以说是目前数量最大的群体 。

职务、职称影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老人”和“中人”到手的工资

退休人员的工资“老人”“新人”和“中人”,是可以直观的看出职务和职称直接影响到“老人”和“中人”的退休金金额 。但对于改革后的“新人”确没有任何的关系 。


退休了,职务和职称还有用吗?

文章插图

职务和职称,对于企业单位的职工退休是否有影响呢?

企业单位的职工可以说是我国最大的群体,2014年之前国家对于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人员在养老金调整上有特别倾斜和照顾,但2014年之后国家对这类人群不再特别照顾 。目前,只有部分城市,如厦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前,在本市获得高级职称或在外地获得高级职称并经本市人社部门确认,且被用人单位实际聘任一年以上的参保个人,其用于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缴费指数按《厦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第35条规定提高“0.25”后仍低于“2”的,按“2”计算;高于“2”,按实际数计算 。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其他网友观点

退休了,职务和职称还有用吗?

还有用 。

退休了,从表面来看职务巳经免去了、职称也巳经没有续聘,好像巳经没有用了 。可事实上由于在职时由职务和职称晋升的工资级别而带来的养老金待遇会跟随一辈子 。

行政单位的职务有13个等级,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称有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岗位13个等级 。

在职时,无论是有行政职务的人员,还是有技术职称的人员,都是按照岗位级别来套取工资待遇的 。这个级别是他们每次工资调整的杠扦和标尺 。职务、职称越高,工资也就水涨船高 。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以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都是根据本人的综合工资标准,按照统一的缴费基数和比例来缴纳社保费用的 。养老保险所遵循的原则是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工资越多,领取的养老金也越多 。通俗地说,职务、职称越高,享受的工资待遇越高,因此缴纳的社保费用也越多,计算的养老金也就越高 。由于养老金基数高,退休以后每次养老金上调时,养老金的增加额也更多,要一直享受一辈子 。

从这个角度来说,仅管退休了,但职务和职称将使他们享受一辈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