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人非法集资1395亿背后( 二 )


红岭的腾飞始于2013年 。 该年 , 网络金融迎来风口 , 红岭的成交额突破22亿元 。 到了2015年 , 红岭累计出借已突破1000亿元 。
整个P2P行业也迎来风口 。 据网贷之家数据 , 到2015年12月底为止 , 我国正常运营的P2P网贷公司有2600家左右 , 全年行业成交额约1.18万亿 。 另据银保监会相关专家曾披露的数据 , 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 , 高峰时期约5000家 。
然而 , 从2015年开始 , 一些平台却相继爆雷 。 次年4 月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 对 P2P 进行重点整治 。 此后 , 一些出现兑付危机或不符合业务规范的P2P平台陆续退出市场 。
在不少人看来 , 周世平及其红岭创投的崩塌也标示着一个行业的落幕 。
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 , 资深投资人黄立冲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 , P2P兴起时 , 正是中国信用高度扩张的时候 , 因为房价上涨 , 银行的信贷非常充足 , 老百姓手里也有不少钱 。 但传统的银行 , 又不会给很多中小微企业贷款 , P2P填补了这一空缺 。
因投资需要 , 黄立冲也曾在某P2P平台上借过两三百万元 , “因为银行需要提供房地产抵押 , 还要求你的流水是同一家公司 , P2P在这方面相对灵活 。 ”
到了2017年7月 , 周世平也露出疲态 。 他在红岭社区发文称:既不看好网贷业务 , 也不擅长做网贷业务 , 计划在三年内清盘 。 他在解释自己这一计划时 , 曾提到“因为有总额达8亿元的坏账 , 资金成本高 , 运行成本高等因素影响 , 至今未能实现整体盈利” 。
2019年3月 , 周世平在红岭社区发表帖子《虽然是清盘 , 但不是说再见》 , 随后正式推出红岭的三年清盘计划 。
两年后 , 投资者们等来的却是一则来自警方的《案情通报》 。
垫付危机
除了不可抗力的监管因素之外 , 红岭的核心问题还是出在了业务模式上 。 其中 , 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其“首创”的本息垫付模式 。
周世平的本息垫付模式 , 俗称“刚兑” , 是将创投者的风险转移给平台 。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 表述为“让老百姓通过平台享受安全稳定的收入” 。 但这也意味着 , 一旦有大额项目逾期产生 , 平台需要垫付大量的现金 。
周世平所称的“坏账” , 也由此而来 。 2015年2月 , 森海园林项目导致红岭创投亏损7000万;2017年8月 , 大连机床一笔4亿元的债券未能足额支付利息 , 红岭1.5亿元资金被套……
“净值标”、“大额标”是红岭创投业务的两大特点 , 后者即借款额度大 。 “净值标” , 简而言之 , 即投资人可以凭借自己在平台上的资产 , 以一定额度从平台上重复借款 。 然而这一“杠杆”式的玩法滋生了不少“网贷黄牛” , 通过不同的标的类型获取利息差 。
在黄立冲看来 , 随着通过红岭创投滚动的资金越来越多 , 红岭根本不可能有充足的准备金 。 他介绍 , 国外的P2P流动的基本是小额资金 , 也会给出借人明确风险 。
事实上 , P2P最初进入国内时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 。 因国外有较完整的个人信用记录 , P2P平台可以纯粹作为信息中介 , 不承担风险 。
另一个问题则在于 , 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 。
在黄立冲看来 , 红岭创投这种以债权为基础的风险投资 , 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 , 收益率注定不会太高 , 而平台本身要与传统银行及其他的P2P平台建立优势 , 这又使得利润空间进一步缩窄 。
多名投资者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 红岭创投的年化投资收益率 , 最高时能接近25%左右 。
黄立冲说 , 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这么高的利润 , 到最后可能就会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 , 也所谓的“庞氏骗局” 。 他进一步分析称 , 通过P2P平台融资的企业 , 不少都是不符合银行贷款资质的 , 这也意味着其本身的经营就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
出借人张军是“借贷宝”平台的受害者 , 他也是一家企业的成本合约总监 。 红岭爆雷后 , 他曾多次旁听在江苏多地开庭的红岭与借款企业案件诉讼 。
张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最初在法院上红岭基本都胜诉 , 但对方企业抵押的资产价值均被明显高估 。 而到了后来 , P2P平台本身已成为法院打击的对象了 。
也曾有人给黄立冲建议过P2P这一投资渠道 , 但他意识到了潜在的风险 。 “现在 , 我身边搞P2P的可能6成都进去了 , 包括当年借给我钱的老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