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海水,太平洋的水位却比大西洋高出50厘米,为何互不相融?( 二 )
从微观来看水中的水分子运动 , 由于温度的不同 , 水分子运动的速度也不同 。 两个运动速度不同的液体难以相互扩散 。
当然 , 如果湖水的密度相近 , 分布差异相对较小 , 越容易相互扩散 。 而出现前者的情况时就会出现一个过渡带 , 也就是我们在前文中所叙述的边界线 , 它还有一个俗名——海洋峰 。
两片海域互相交会的状况 , 虽然壮观 , 但出现的时间也非常非常短 , 往往是转瞬即逝 。 就好像是在清水当中滴入一滴墨汁 , 互相交融的时间 , 也只有那么几分钟 。 转眼之间这个现象便会消失 。 想要见到这样的奇景 , 特定的时间是很难抓住的 , 更何况巴拿马运河距离我们普通人太远了 , 我们恐怕没有机会和时间来一睹这样的盛况 。
但是根据大洋交汇的原理 , 其实我们在诸多国内的河流之中都是可以见到这样的状况的 , 这样一来 , 我们也能找到许多可替代的景观 。
首先便是黄河入海口 。 黄河水中由于掺杂了大量的泥沙 , 又是淡水河 , 在黄河水汇入大海当的时候 , 便会出现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 。 与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分界线的原理相同 , 二者同样出现了两种颜色水融合的奇观 。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拿出地图寻找一下相似的地点 , 往往在地图上 , 多条河水、江水交汇的地方都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奇景 。
再举个例子 , 就比如四川的乐山大佛的脚下 , 往往会出现三江汇流的奇景 。
在特定的时间前往观赏大佛时 , 就会看到大佛脚下的河流 , 就像一条条优美的缎带 , 呈现出三种不同的颜色 , 这也是出自同样的原理 。 由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水体密度的不同 , 相互交汇时也出现了分层的现象 。
有时间能够出门旅游 , 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 不仅能够欣赏到奇异的景色 , 还能通过这些景色学习到一些科学知识 , 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同样是海水,太平洋的水位却比大西洋高出50厘米,为何互不相融?】作者:小果 校稿编辑:小宛
参考文献:
[1
Jessie牛昊娜.海水也分层[J
.课堂内外(小学版)2022(Z1):24-27.
[2
SteveC.McCutcheon刘仲桂王俊杰.分层水流的垂向流速分布[J
.东北水利水电1987(05):49-53.DOI:10.14124/j.cnki.dbslsd22-1097.1987.05.013.
[3
罗亚田.粒群在上升水流中分层机理的热力学分析[J
.武汉建材学院学报1981(04):43-50.
[4
倪志辉宋志尧.河口海岸潮流速分布研究进展[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929(04):78-83.
[5
大型水库水温分层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王煜 戴晖超
推荐阅读
- 2014年,是否曾经有外星人技术,在太平洋坠毁?
- 怪异!科学家在太平洋底发现“黄砖路”,亚特兰蒂斯文明遗迹?
- 太平洋海底发现整齐铺好的“黄砖路”,是史前遗迹还是自然形成?
- 猫会埋自己的便便,同样是猫科动物,老虎有没有这个行为?
- 太平洋海底发现巨型建筑,声呐探测显示人为建造,海底文明真的存在吗?
- 史前文明遗迹现身海底?鹦鹉螺号在太平洋底发现神秘的“黄砖路”
- 太平洋中发现奇异“黄砖路”!是“中国制造”?究竟是从哪儿来的?
- 科学家在太平洋中发现奇异的“黄砖路”,古代文明还是自然产物?
- 太平洋海底“黄砖路”,是中国“自古以来”,还是上个文明痕迹?
- 太平洋突然出现巨大岛状物,覆盖上百平方公里,科学家不忧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