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日本人所说的三国志与中国的有何区别?

王者荣耀|日本人所说的三国志与中国的有何区别?

文章图片

王者荣耀|日本人所说的三国志与中国的有何区别?

文章图片

王者荣耀|日本人所说的三国志与中国的有何区别?

文章图片

王者荣耀|日本人所说的三国志与中国的有何区别?

文章图片

王者荣耀|日本人所说的三国志与中国的有何区别?

文章图片

王者荣耀|日本人所说的三国志与中国的有何区别?

文章图片

王者荣耀|日本人所说的三国志与中国的有何区别?

文章图片

王者荣耀|日本人所说的三国志与中国的有何区别?

文章图片

王者荣耀|日本人所说的三国志与中国的有何区别?

文章图片

王者荣耀|日本人所说的三国志与中国的有何区别?

文章图片

王者荣耀|日本人所说的三国志与中国的有何区别?

文章图片


我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人讨论三国志系列的武将能力值时 , 一方称必须按照史书三国志来设定 , 因为游戏标题就叫三国志 , 而另一方则说日本人说的三国志指的是三国演义 , 然后相持不下 。 事实上日语里的“三国志”确实既可以指史书三国志 , 也可以指小说三国演义 , 但更多时候则两个都不是 。
读过三国演义的日本人并不算多 。 虽然三国演义早在明朝就已经传到了日本 , 但当时并没有日文译本 , 只有能读懂汉文的上层人士可以阅读 。 在江户时代由僧人湖南文山对李卓吾评本的三国演义进行了编译 , 因为三国演义的全称叫作三国志通俗演义 , 所以这一版就被起名叫作通俗三国志 , 是日本最早的翻译小说 。 虽然通俗三国志也有一些删改 , 不过内容大体忠实于原作 , 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是日本大众所能接触到的比较靠谱的译本 。
这期间还有许多日本作者创作了不同版本的通俗三国志 , 还有搭配浮世绘为插图的绘本通俗三国志 , 在歌舞伎表演里也出现了三国志主题的故事 。 当然以中国人的眼光来看 , 这些三国故事多多少少有些不对劲 。

中国人最熟悉的毛本演义则要等到1912年才有了正式的日文译本 。 从50年代开始 , 日本先后出现了多个版本的毛本演义译本 , 最早的是在1958年翻译完成 , 最晚的要等到本世纪了 。 这些译本里除了安能务翻译的版本叫作三国演义之外 , 其他的不是叫三国志就是叫三国志演义 。

不过这几个版本在日本的普及度并不算很高 , 因为当时早已经过了古典小说流行的时代 。 于是包括吉川英治、柴田炼三郎、陈舜臣、北方谦三在内的好几位作家创作了现代小说版的三国 , 都冠以三国志或者XX三国志的名称 , 其中吉川英治版无疑是影响最大的 。
吉川版三国志连载于1939年到1943年 , 时间上还要早于演义的那几个译本 。 按照吉川英治的自述 , 他原本也是想把三国演义翻译成日文 , 后来觉得自己没能力将原著原汁原味地用日文翻译出来 , 就选择进行现代语的改写 , 最后洋洋洒洒写了二百多万字出来 , 是原著的几倍 。
吉川版三国志之所以影响深远 , 除开其本身创造了超过2000万本的销量 , 拥有极高的国民度 , 还因为漫画家横山光辉以其为蓝本 , 创作了漫画三国志 。 横山光辉一生以历史小说为蓝本创作了许多漫画作品 , 堪称漫画界的光荣公司 , 三国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 该作从1971年连载到1987年 , 前后重印七十多次 , 在日本卖出五千多万套 , 并被改编成动画和游戏 , 是无数日本人的三国启蒙作 。

横山光辉作品从1972年中日建交起 , 日本人对于中国历史及文化的兴趣不断加深 , 大量该类题材的作品被日本引进国内 , 日本的电视台也开始拍摄日本版的四大名著 。 只不过三国演义的拍摄成本太高 , 而且难以大幅删改 , 于是最后制作成了68集的人偶剧三国志 , 在国营电视台NHK从1982年播出到了1984年 , 影响了当时的一代人 。
随后电子游戏流行 , 光荣和南梦宫都先后推出了游戏三国志 , 但改编原型其实是吉川英治和横山光辉版的三国志 。 再到后来出现了三国志战记、三国志大战、三国志英杰传、钢铁三国志、妖怪三国志等诸多作品 , 其实都和我们所理解的三国志不是一回事 。
由于通俗三国志以及吉川版三国志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参照演义而改编 ,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虽然日本人说的“三国志”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三国演义” , 但其讨论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基本是可以和三国演义划等号的 , 因而这个时期勉强可以说日本人口中所说的“三国志”就是三国演义 。
但从1977年开始 , 日本逐步将史书三国志翻译成了日文并出版(但汉文版史书三国志早在唐朝之前就传到了日本) , 于是和中国一样 , 日本的三国爱好者也逐渐将演义和历史进行区分 。 而这时就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 那就是“三国志”变得既能指代正史里的内容 , 又能指代演义里的内容 。 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形成的习惯是难以改变的 , 要把三国演义的相关义项从日语的“三国志”一词中直接删去是不可能的 , 更何况吉川英治等人的作品也叫三国志 。 于是“三国志”在日本仍然既可以指正史 , 又可以指演义 , 显得比较混乱 。
关于这一点 , 日文维基里还专门介绍了中国人专门以“三国志”指代史书 , 而三国志演义里的内容就叫作“三国演义” , 不会发生日本这样称呼混乱的问题 。


中国においては、
歴史書の方を『三国志』
『三国志演義』およびそれに基づいた文学作品を『三国演義』
と、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後に統一されており、日本のような呼称の混乱はほぼない 。
于是从中国人的角度去看待日本人对“三国志”一词的使用 , 就会觉得异常放飞 , 具体情况如下:
史书可以叫三国志

演义也可以叫三国志

改编的小说是三国志

漫画也是三国志

游戏是三国志

动画还是三国志

电影是三国志

电视剧当然还是三国志:


说到这里 , 日本的引进方有个奇怪的惯例 , 就是作品只要和三国沾点关系 , 在被引进日本后会有很大概率在标题里塞进“三国志”这几个字 。 上面提到的老三国和新三国就不用多说了 , 电影华佗与曹操引进日本后 , 标题被改成“三国志外传 曹操与华佗” , 电视剧诸葛亮改成了“三国志 诸葛孔明” , 铜雀台改成了“暗杀曹操 三国志外传” , 关云长被改成“三国志英杰传 关羽” , 三国机密被改成“三国志 Secret of Three Kingdoms” , 军师联盟改成“三国志司馬懿軍師連盟” , 关公的剧场标题是“三国志 伟大的飞翔” , DVD标题是“三国志 武将列传” , 见龙卸甲干脆直接就叫“三国志” 。 80年代的三国演义连环画虽然没有引进到日本 , 但日本方面还是称其为“连环图画三国志” 。



在这种情况下 , 单单把“三国志”理解成三国演义、史书三国志、吉川英治三国志显然都是不合适的 , 这个词在日语里已经严重口语化 , 成了一个可以指代一切和三国相关事物的词汇 。 日本人是这样形容的:“三国志”的世界以三国演义为基础不断进行发展 , 不光在日本 , 在全世界也广为流传(「三国志」の世界は『三国志演義』を基としてその後も発展を続け、日本だけでなく、世界中に広まった) 。
很多时候 , 把日语中“三国志”这个词汇直接替换成“三国” , 理解起来反而会更加通畅 , 还不容易产生歧义 。



例如介绍马援时不说“三国的马超的祖先” , 而说是“三国志的马超的祖先” 。

连正经的学术专著也称三国时代为“三国志的世界” 。

最后再顺应题目 , 讲点吉川英治在自己小说里加入的原创设计 。 吉川英治版三国和三国演义的最大差别有两点 , 一是完结于五丈原 , 没有详写后期司马家夺权以及吴蜀灭亡的故事 , 二是在小说开头桃园结义的部分加入了大量以刘备为主角的原创剧情 。 这段情节的内容大致是刘备用卖草鞋赚来的钱去外地帮母亲买茶叶时遭黄巾军擒获 , 得张飞搭救而幸免 , 同时还救了一名富家小姐 , 后经张飞引荐认识了教书先生关羽 , 随后三人结为兄弟共同讨伐黄巾 。
可以明显感觉到吉川在一开始对这部小说得野心是非常大的 , 准备对整个三国剧情进行彻底地改编 , 甚至在刚开始讨伐黄巾军时还专门写了刘备等人如何招募乡勇以及解决后勤的事 , 并且初期在刻画曹操时加入了一些史书里的内容 , 想要更多展现历史上的曹操 。 估计是后来发现自己的笔力无法驾驭住如此庞大复杂的内容 , 从第二卷开始此类内容便大幅减少 , 基本完全按照演义原本的内容来进行改写 。
不过这段剧情对日本后来三国故事的创作影响极大 , 横山光辉版三国志和东映动画电影版三国志都是从这段剧情开始的 。 刘备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白面小生的形象出现 , 武艺被削弱 , 性格也相对原著更加柔弱 。

这段情节里刘备救出的那位富家小姐叫作鸿芙蓉 , 原本吉川给她埋了条支线 , 因为后来放弃原创而被坑掉了 。 再次上线时已经成了刘备的老婆 , 而且被叫称作糜夫人 , 也没解释这称呼是咋回事 , 并且作者还将其名字误记为了“白芙蓉” 。
而且吉川动笔前估计对演义的剧情不够熟悉 , 导致发生了很多前后矛盾的bug 。 例如在讨伐黄巾的部分把朱儁刻画成了一个胆小无能又傲慢自大的将领 , 但后期有关朱儁的剧情与描述却完全遵照原著 , 导致其人物形象比较分裂 。 陈宫在曹操杀害吕伯奢全家后并未离开他 , 还一起招募部队 , 结果中途莫名下线 , 等到再次出现时曹操又说陈宫在吕伯奢事件后就离开了自己 。 最惨的是张郃 , 在长坂坡被赵云劈成两半 , 等到潼关之战又像没事人一样复活 。 貂蝉在连环计之后便自杀 , 但原著里下邳之战又有貂蝉的戏份 , 吉川版解释成吕布因为思念貂蝉而找了个和她长相相似的人来替代貂蝉 。
部分人物的形象被进行了再创作 , 增加了细节 , 例如张宝作法时口含咒符 , 曹操是身材苗条的白脸帅哥 , 赵云身骑公孙瓒赠送的白马 , 邹氏擅长弹奏胡琴 , 陈珪是身患重病的老人 , 马超擅长带领骑兵 , 朵思大王是南中第一智者 , 姜维年龄变小并且是大帅哥 , 诸葛亮极其信任马岱甚至在死后将兵权托付给他等等 。
一些特别的情节被沿用了下来 , 例如让孙权骑马飞跃小师桥的人从谷利变成了凌统 , 关平在襄樊战役打开水门执行了水淹七军的计策 。 还有部分日式表达也流传颇广 , 例如吕布赵云有“鬼神之勇” , 姜维孙尚香分别有“麒麟儿”和“弓腰姬”的外号 , 反间计改叫“敌中作敌” , “关羽千里行”和“孙吴的热情”则直接出自章节标题 。
此外也有一些错误 , 例如王垕和泠苞被写成了王垢和冷苞 , 最蛋疼的是蜀汉的国号直接就是“蜀” , 蜀汉朝廷自称“大蜀” , 刘备和刘禅是“蜀帝” 。 不过在有关诸葛亮的部分吉川又加入了一些学术界的考证内容 , 还解释了“刘安杀妻”这件事的不同价值观的问题 。
看了以上归纳 , 基本就能知道该版三国志对日本人的三国观影响有多大了 。
【王者荣耀|日本人所说的三国志与中国的有何区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