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地球跑圈的香飘飘,方向就错了!( 二 )


财报数据显示 , 2017~2021年期间 , 香飘飘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23.13%、22.36%、-5.46%和-7.83% 。
客观原因之一是中国冲泡奶茶市场规模增长见顶 。



但究其营收数字下滑背后 , 营销费用和研发费用占比却值得深思 。
2017年-2021年 , 香飘飘的营销费用分别为6.17亿元、8.00亿元、9.67亿元、7.14亿元、7.40亿元 , 占当年的营收比分别为23.37%、24.61%、24.31%、18.98%、21.34% 。



香飘飘2012-2021年销售费用情况(数据来源:Wind)
同期 , 其研发费用分别为1389.99万元、883.62万元、3102.54万元、2342.29万元、2804.76万元 , 占当年的营收比分别为0.5%、0.2%、0.7%、0.7%、0.7% , 不足1% , 惨得可怜 。
从创立至今 , 香飘飘可以说一直在吃冲泡茶的老本 , 传统“奶茶粉冲泡思维”早已被年轻人消费群体抛弃 。 不管再怎么辉煌 , 一旦跟不上潮流 , 也会被时代遗忘 。
破局诚意不足面对业绩增长停滞 , 香飘飘也做了很多努力 。
比如为了挽留年轻一代 , 在2019年 , 香飘飘启用当红流量小生王俊凯作为旗下冲泡系列产品代言人 , 试图稳住主业 , 使品牌年轻化 。



2021年 , 香飘飘启用时下大热的明星王一博 , 官宣当晚 , “王一博的啵啵牛乳茶”的话题以1.2亿的阅读量 , 138万的超高讨论量登上微博热搜 。



营销牌的出身并非原罪 , 只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 连锁时代的茶饮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 , 停留在超市货架上的老口味真的不是广告能拯救的 。



消费者、资本市场、经销商纷纷开始出走香飘飘 。
再说 , 香飘飘真的缺知名度吗?
面对茶饮市场的革命性变化 , 以及自身业绩出现下滑迹象后 , 香飘飘又展开了一系列的多元化举措 , 试图通过“冲泡+即饮”的双轮驱动战略来探索第二增长极 。
2017年 , 香飘飘旗下“MECO”牛乳茶和“兰芳园”丝袜奶茶两款液体奶茶产品上市就是变革的开始 。



2018年 , 香飘飘开始拓展非奶茶类饮品 , 于当年7月研发推出了MECO果汁茶系列产品 , 并形成了固体冲泡、果汁茶、液体奶茶三个业务版块 。
2020年 , 香飘飘又向泛冲泡品类发展 , 推出了代餐奶昔、奶茶自热锅、冲泡型果酱等新品 。
2021年也推出了奶茶自热锅、奶茶鸳鸯锅等产品 。



香飘飘上市以来营收构成(单位:%)
只是从营收数据上看 , 收效甚微 , 产品线是摆开了 , 不仅没有增长助力 , 反而成了拖累 , 创新是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的 , 从根本上看 , 破釜沉舟不够坚决 , 研发投入不足依旧是主要原因 。
除了产品研发不足外 , 香飘飘还有一个巨大危机是:屡碰食品安全红线 。
我们搜索某投诉平台 , 显示与该品牌有关的投诉大多涉及质量不过关问题 。






图源:某投诉平台
哎……
结语2004年 , “一年卖出3亿多杯 , 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
2009年 , “一年卖出7亿多杯 , 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
2011年 , 一年卖出10亿多杯 , 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三圈……
疯狂出新的香飘飘还没有等来转机 , 但可以预见的是 , 不论是哪个领域 , 若想要就此翻身 , 香飘飘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
不知此后 , 香飘飘还能绕地球多少圈呢?
参考资料:
风暴眼工作室:10年砸66亿 , 香飘飘无力回天?
子弹财经:香飘飘 , 越飘越远
市界:奶茶这么火 , 香飘飘为什么不香了?
柴狗夫斯基:不再绕地球的香飘飘 , 发错了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