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山水秀 阆中古城美

|嘉陵山水秀 阆中古城美

阆中古城一隅 。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晓江/文 梁洪源/图
阆中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 , 阆中古城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 是古蜀道上钟灵毓秀的“巴蜀要冲” , 是诗人眼中天造地设的“阆苑仙境” , 是画圣吴道子笔下的“嘉陵第一江山” 。
阆中 , 集山水之灵韵 , 得天地之独宠 , 它从历史深处走来 , 有说不尽的往日故事 。
唐宋格局明清风貌
公元前314年 , 秦国灭巴国和蜀国 , 设立阆中县 , “阆中”县名便一直沿用至今 。 《说文解字》解释“阆 , 门高也” , 阆中四面山形如高门 , 所以叫阆山;嘉陵江流经阆山 , 所以叫阆水;城在阆山阆水之中 , 所以叫“阆中” 。
阆中古城历经千年风雨 , 却依然保存着唐宋格局、明清风貌 , 被专家誉为“一部再现唐宋以来实物构成的编年史” 。 走进阆中古城 , 青瓦房、石板街 , 朴素典雅 , 大气优美;古民居古院落古街巷 , 古意盎然 , 相连成片 , 其中楼阁参差 , 花木掩映 , 廊亭错落 , 雕窗焕彩 , 形成一座充盈着川北民俗风情的大观园 。
古城之美 , 美在一条条街巷 。 古城中有大小街道90余条 , 城市格局规则严整 , 建筑形式古雅厚朴 。 凸凸凹凹的石板街 , 灯笼高挂 , 布幌摇曳 , 给人一种穿越千年时空的梦幻;斑驳渍苔的古巷陌 , 曲里拐弯 , 藤蔓堞垣 , 每迈出一步都会踩出一段掌故 。
古城之美 , 美在一座座院落 。 至今保存完好的有“秦陇之风”的陕西会馆 , 徽派建筑的土生金钱庄和孔家、秦家、杜家、蒲家等成百上千古院落 , 见证了阆中昔日的繁荣 。 屋黛瓦青的古民居群 , 毗连成阵 , 天井巧接 , 回廊亭榭、曲径通幽 , 张扬出“院小乾坤大、移步一景新”的雅韵 , 构成了阆中古城一大靓丽风景 。
古城之美 , 美在山 , 美在水 , 美在城之中 。 山、水、城在这里契合的天衣无缝 , 山围四面、水绕三方 , 将玲珑秀绝的古城与君王台榭的滕王阁、仙山琼林的锦屏山等景观 , 缠绵成一幅“三面江光抱城廊、四围山势锁烟霞”的丹青画卷 。
历史上 , 杜甫、苏轼、陆游等名人游历或客居阆中 , 给这片山水增添了无尽的诗情与画意 。 诗圣杜甫留下了“阆中胜事可肠断 , 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名句 , 他没有想到的是 , 如今这句诗已成为了阆中的宣传语 , 而他也成为了阆中古城旅游的代言人 。
多彩文化厚重历史
翻开阆中的历史画卷 , 仿佛打开了一部厚重的文化典籍;走进阆中古城 , 就如同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民俗长廊 。
悠久的历史给予阆中丰厚的馈赠 , 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三国文化、科举文化、春节文化等多种文化 , 阆中无愧是“中华文明的微缩景观” 。 随意走进古城的一座古建筑 , 你都可以聆听到一段关于阆中过往的精彩故事 。
走进位于阆中古城西街的汉桓侯祠 , 那里藏着一段三国时代的金戈铁马 。 张飞镇守阆中达7年时间 , 在阆中保境安民、发展农桑 , 人们敬其忠勇 , 为他筑冢建祠 , 以示纪念 。 汉桓侯祠已有1800年的历史 , 由山门、敌万楼、左右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 , 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 , 为全国的一大胜迹 。
【|嘉陵山水秀 阆中古城美】站在古城一侧的嘉陵江边 , 遥望对面锦屏山 , 一座观星楼 , 讲述着“春节老人”的故事 。 “春节老人”便是入选四川历史名人的落下闳 。 落下闳是阆中人 , 西汉时期受汉武帝征召 , 主持编制《太初历》 , 恒定春节 , 从此中华民族有了过春节的习俗 。 春节成了中国人最古老的文化胎记、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 因此 , 落下闳被誉为“春节老人”“年爷爷” , 阆中被称为春节文化发源地、“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
为丰富古城旅游文化 , 近年来 , 阆中古城进一步挖掘本土特色民俗文化 , 推出悠扬婉转的阆苑仙乐、独具特色的阆中皮影;有“舞蹈活化石”之称的巴象鼓舞;声情并茂的秀才赶考、张飞巡城、古典婚庆等互动活动;以及唱山歌、放河灯、赛龙舟等民俗活动 , 特别是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活动 , 显现出一串串情趣盎然的个性化文化符号 , 都是阆中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真实再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