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考古时害怕挖到鸡蛋,真实原因很诡异?考古队员:摸都不能摸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考古一词由来已久 , 不过这个词的含义在现代考古学出现以后就发生了转变 , 以前考古只不过是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以及字画的收集 , 更注重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 现如今的科学考古是为了研究古人的实物遗存 , 为了更好的研究人类的发展历史 。
【为何考古时害怕挖到鸡蛋,真实原因很诡异?考古队员:摸都不能摸】墓葬在考古学家眼里是有着诸多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 可是在许多盗墓者眼里 , 不过是一些包裹好了的金银财宝 , 只等着他们前去盗取 , 比如曹操就成立过一支专门的队伍叫摸金校尉 , 盗取汉墓中的金银财宝以充作军饷 。
古人对于生死很是看重 , 认为人死后要魂归故里 , 落叶归根 , 所以对于墓葬的选址也好 , 下葬的时间也罢都很是讲究 , 比如《周礼王制》中规定:“天子七日而殡 , 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 , 五日而葬;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 , 三月或逾月而葬 。 ”
所以古代帝王将相的墓葬都很是讲究 , 而到现在为止比较著名的发现有1929年发现的三星堆遗址 , 1974年发现的秦始皇陵 , 以及2011年在江西南昌发现的汉代海昏侯墓 。
考古是一项精细的工作 , 任何暴力的发掘对于文物而言都是一种破坏 , 同时也对文物的价值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 所以在发掘的时候尽可能地保持文物原来的样貌 , 如果发掘会造成伤害的话 , 在技术条件不成熟的条件下 , 是不允许挖掘的 。
比如在1837年 , 英国的“暴力”学者霍华德维斯对埃及孟卡拉金字塔实行了爆破 , 你没有看错 , 是实实在在地用炸药去炸 , 结果由于各金字塔其中的内部结构各有差异 , 自认为了解过了的霍华德就这样对孟卡拉金字塔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
我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在1956年向上级请示挖掘明定陵 , 明朝第13任皇帝万历的陵墓 。 由于设备落后 , 没有什么保障措施 , 在挖掘开的一瞬间 , 文物接触到了空气 , 不计其数的字画丝绸化为齑粉 , 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 所以当后来郭沫若又提出挖掘秦始皇陵之时 , 被严词拒绝 。 从此国家规定原则上不去挖掘帝王陵墓 。
秦始皇陵的部分发掘是因为发现陵墓的农民工已经挖开了一点 , 专家们不得已必须进行抢救式的挖掘 , 不然雨水渗透的话 , 里面的文物基本上毁于一旦了 。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兵马俑其实是已经被氧化褪色后的样子 , 真实的兵马俑上面还会一层彩漆 , 上色后的兵马俑才是他的原貌 , 当我们能够真的看到原滋原味的兵马俑时 , 我相信会比现在的褪色俑更加震撼 。
由于条件的苛刻限制 , 所以我们也就知道为什么考古工作者害怕在发掘工作中看到鸡蛋或是鸭蛋了 。 2005年江苏常州金坛在修建一条公路之时 , 挖到了商周时期的土墩墓 , 土墩墓中有3800多件文物 ,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装在罐子里的鸭蛋 , 就好像是刚埋进去的一样 , 可是不久后鸭蛋开始风干裂开 , 化为了一对黄土 , 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一部分也毫无研究价值 。
在重庆丰都发现了23座汉代墓葬群 , 在墓葬群里同样也有一罐鸭蛋一样的东西 , 可是考古人员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碎裂毫无办法 。 这对于考古工作者而言是一件非常痛心的事 , 文物的损失也是历史研究的一大打击 , 少一件文物就少一份价值 , 也就少一分证据 。 所以对于考古工作这而言 , 能不挖掘的情况下尽量不去进行挖掘 。
现如今科技日新月异 , 2020年三星堆遗址进行了重新发掘 , AI技术和机器人的发展也越来越先进了 , 嫦娥5号探测器能够从月球中带回土壤 , 蛟龙号能够下潜至深海7000多米 , 由于考古条件的限制 , 现在难以发掘的古墓以后或许由机器人来开发也说不定 。
推荐阅读
- 广东13岁男孩与蟒蛇“同居”12年,枕着蟒蛇睡觉,蛇为何不攻击他
- 诺亚方舟之谜:考古学家在海底找到相关证据
- 一支科考队伍神秘失踪,经常有大量飞碟从南极冒出,希特勒可能没死?
- 网友:放假比上班还累!东挪西凑的五一调休为何引起强烈反感?
- 史前“高科技产品”之谜:为何频繁出现在国外,而中国未有出土?
- 湄公河血案制造者糯康,注射死刑前丑态百出,他为何非要惹中国?
- 故宫里的神秘佛堂,为何工作人员进入都要大喊一声:打扰了诸位?
- 航天飞机为何不香了?吹过的牛,一个都没实现,龙飞船更优秀
- 女孩因长得太漂亮,考驾照时被安全员调戏,最后导致考试不合格
- 帝王蟹入侵全世界有多可怕?为何依然贵?每吃一只都是在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