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以前为什么叫震旦「来龙去脉」
复旦大学是世界知名的其中一个大学,但是它以前的名字并不是叫复旦而是叫震旦,那么后来为什么改成叫复旦了呢,今天小城生活网网的小编来带大家一起探个究竟 。
复旦以前为什么叫震旦1
首先说明一下,题目中出现的“震旦”二字并不是错别字!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提到过震旦大学,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所高校,更有人称“震旦”是错字,正确的应该是“复旦” 。很显然,大家对于震旦大学不甚了解,更有人将其与复旦大学相混淆,因此,有必要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所“震旦大学”,相信看完了这篇文章,大家对于这两所高校的关系,便会了然于胸 。

文章插图
我们都知道,中国高校史上,曾经有两次非常大的变革,一次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繁荣我国教育力量,很多高校的院系进行了调整,还有一次是在2000年左右,很多高校为了发展成为985院校,对其他高校进行了合并 。这两次变革对中国高校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通过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中国的教育发展突飞猛进 。在这两次变革中,很多高校发展成为现在的顶尖名校,当然,有些高校则在这一过程中逐渐销声匿迹,震旦大学便是在1952年时成为了“历史” 。

文章插图
1903年,中国神父马相伯在上海创办震旦学院(又名震旦大学、震旦公学),在当时是一所教会大学,在办学上有着诸多限制,之后又因为其他原因,马相伯出走震旦,并在1905年,同社会名流及一起出走的一些教师,在上海创办了复旦公学(当时震旦大学依然存在),这便是复旦大学与震旦大学之间的关系 。因为马相伯,这两所高校在当时依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直到上世纪中期 。

文章插图
1952年时,全国高校进行了院系调整,震旦大学成为历史,其相关学科也被拆分,进入了现在上海市诸多名校 。比如华东理工大学(当时叫华东化工学院,我国第一所单科性化工院校),是由震旦大学、东吴大学、大同大学等五所高校的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来,现在看来,华东理工大学现在的化工相关学科全国顶尖,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

文章插图
除了华东理工大学,与震旦大学有关的高校还有华东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震旦大学的法律系进入现在的华东政法大学,医学院则进入了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包括震旦大学在内的院校虽然已经消失在了历史尘埃,但对中国教育来说,这些高校依然有着非常大的贡献 。
复旦以前为什么叫震旦2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全面运用,现代人真正实现了过去“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理想 。
比如对于上海,我虽然没有在那里工作生活过,但印象里就有先进的思想理念、科学的治理能力、现代的文明文化,所以一直称其为大上海 。
尤其疫情发生以来,上海的精准防控闻名全国,还出现了“网红医生”张文宏,都在不断地为其加分增色 。
但前些日子流传出来的“小红楼”事件,给了我重重地一击 。原来,多么光鲜亮丽的外表,也不代表皮肤下面就没有螨虫、蛔虫、饶虫,甚至还有腐肉、黑血或者蛆虫 。
这两天,突然有个叫上海震旦职业学院的民办职校上了热搜!原因是一名学生举报了讲课的老师,说她在课堂上“否认南京大屠杀有30万人罹难” 。
12月16日晚,上海震旦职业学院发表情况通报,给与该教师开除处分 。全文如下:
经我校调查核实,东方电影学院教师宋庚一于2021年12月14日下午《新闻采访》课程中发表错误言论,造成重大教学事故和严重不良社会影响,根据《上海震旦职业学院关于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的办法》和《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教职工处分暂行规定》,给予其开除处分 。
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举一反三抓好抓实教育教学管理,严肃课堂政治纪律和行为准则,对违规违纪的行为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一经查实,绝不姑息 。
这件事被曝光之后,当事老师立即被网暴及人身攻击,而当事学生也遭到了人肉辱骂和网络攻击 。
这说明,世界并不都是非黑即白的,搬起石头砸到自己脚的例子一再上演着 。
说起上海震旦职业学院,还真不可小看 。它的简称叫震旦学院,是一所经上海市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上海震旦教育发展基金会举办,2005年正式挂牌,属非营利性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学制三年,大专层次 。
重点是它的前身 。1903年,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立志教育救国,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震旦学院,后改名为震旦大学 。
马相伯(1840年4月7日—1939年11月4日),原名马志德,江苏丹阳人 。中国著名教育家,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中学、向明中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 。蔡元培、于右任、邵力子都是其弟子 。
马相伯12岁到上海上学,入法国耶稣会办圣依纳爵公学,继入小修院、大修院,攻读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哲学、神学、数理和天文等学科 。
1870年获神学博士衔,加入耶稣会,授司铎神职 。后调任徐汇公学校长兼教务,讲授经史子集;并兼耶稣会编撰,继续研究哲学、数理及天文,译著《数理大全》等书百卷 。
1876年,因自筹白银2000两救济灾民,反遭教会幽禁“省过”,愤而脱离耶稣会还俗,从事外交和洋务活动 。1899年,辞官回沪,深感“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材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决定毁家兴学 。
1900年8月,他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捐献给天主教江南司教收管,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的基金,并立下“捐献家产兴学字据”,规定该产业供作中西大学建成后的学生助学金 。
1902年11月,因南洋公学轰动一时的“墨水瓶事件”,200余名学生和总教习蔡元培愤然离校 。马相伯就爽快地接收了部分学生,向天主教会租用徐家汇观象台的旧屋作为校舍,并聘请了几位法国籍神父任教,如此便诞生震旦学院 。
“震旦”一词出自梵文,意即中国,在英语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义 。马相伯取名震旦学院,寓意旭日东升,担负着以教育开启中国曙光的重任,必将前途无量 。

文章插图
震旦学院成立后,马相伯任监院(即院长),学校以“广延通儒,培养译才”为宗旨,学制为两年,专业分为文学、致知(哲学)、象数(数学)、形性(理科)四大学科 。梁启超赞曰:“今乃始见我祖国得一完备有条理之私立学校,吾欲狂喜 。”
震旦学院实行“学生自治制”,还提倡“学生自由研究之风”,即倡导学术民主、思想自由,并采用“挈举纲领,开示门径”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文艺、崇尚科学、不谈教理更是马相伯一再强调的办学方针 。
马相伯的一系列教学主张和做法深得青年学子的推崇,却遭到耶稣会的担忧和反对 。1905年,耶稣会派法国人南从周担任震旦学院的教务长 。
南从周不许学生谈论时事,不许结社,限制学生出入校门、会客自由等,引发了震旦学子们的不满,大批学生退学抗议,甚至摘下了震旦学院的校牌 。马相伯无奈之下和部分学生一起宣布脱离震旦学院,挥泪离开了徐家汇的校舍 。
马相伯认为,震旦学院的精神不能磨灭 。他决定再办一所新校,取名“复旦” 。一者,“复旦”二字出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另者,“复旦”还有不忘震旦之旧,更含复兴中华之意 。
马相伯诚邀热心教育事业的严复、张謇、熊希龄等28人担任校董,筹集复旦建校资金 。两江总督周馥也拨出官银一万两,并出借吴淞提督衙门作为复旦的临时校舍 。
1905年5月27日,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正式开学,马相伯任校长,严复为总教习 。
至于震旦学院,则于同年重新开课,南从周仍为教务长 。1908年当震旦学院打算迁校时,马相伯仍然捐款四万元,把自己名下、地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八处地皮悉数捐出,募得十万多元,购置卢家湾吕班路(今重庆南路)的土地103亩,提供震旦学院使用,震旦学院从此也有了自己固定的校址 。
1928年,震旦学院改称为震旦大学 。

文章插图
这就是震旦、复旦的大致来历 。
其实,前段时间,复旦也屡屡上热搜 。
今年6月7日,复旦数院,以人才身份被引进复旦大学的博士后39岁的姜某某,持刀杀害了49岁的学院王书记 。据其自己交代,因学校“不升职就走”的政策,自己即将被辞退,因此对死者怀恨在心,所以对其实施侵害 。
9月23日,复旦大学的3名学生因校外嫖娼被学校开除学籍 。其中有一人是2019级的博士研究生,另外两人是2020级的硕士研究生 。而且有一人还曾连续两年获得美国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
马相伯曾有一句名言:“我只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 。”
在马相伯松江的故居正厅悬挂着“生德堂”匾额,这是1905年复旦大学创建时,乡里百姓向他道贺时赠送的 。
“生德堂”典出《荀子·致仕》,即“生民,谓以德教生养民也”,表达人们对他学识和道德的最为崇高的敬意 。
学校应该是教书育人,研究学问,充满书香气和欢声笑语的地方,希望能有更多的和善、自由、友爱和正气,少一些不公、戾气、告密或奸诈,让师生都有一个更宽松的成长和发展环境 。
那么,今天的复旦、震旦学校,还有多少人记得马相伯的办学初衷及办学方针?
复旦以前为什么叫震旦3
复旦大学,1905年由江苏丹徒人马相伯先生创立于上海 。复旦最初的校名是“复旦公学”,此时的复旦为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性质,在学制上低于大学一级,所以当时的复旦还称不上大学 。1917年,复旦升格为大学,并改名为“复旦大学”,此校名沿用至今 。
【复旦以前为什么叫震旦「来龙去脉」】 复旦最初是私立学校出身,所以其校名是自创的名称,而不像绝大多数国立、公立大学那样以城市名或省份名命名 。“复旦”二字的由来,是马相伯采纳于右任的意见,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之《卿云歌》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一句 。从1905年直到今天,“复旦”二字作为校名一直都未改变 。
在中国,校名以自创的名称命名的,基本上都是私立大学或教会大学,而私立大学和教会大学在1952年后基本上都被取缔了,这就使得中国现存的大学校名几乎全部都是以城市、省份、方位、职能或隶属关系等命名的 。仅存的自创大学校名大致有这么几个:“暨南”(始于1906年)、“南开”(始于1907年,南开为天津市内的地名)、“同济”(始于1908年)、“清华”(始于1911年)、“协和”(始于1917年) 。于是乎,“复旦”幸运的成为了它们中最早、最老的名字 。甚至可以进一步说,在中国现存的还在使用的大学校名中,最早出现的就是“复旦”(始于1905年)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复旦大学”这个大学全称始于1917年,晚于1912年出现的“北京大学” 。
我们可以来深究一下“复旦”二字的含义 。
含义之一:旦复旦兮
“复旦”,名义上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之《卿云歌》中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一句 。“旦复旦兮”,就是“日复一日”、“一天又一天” 。全句的意思就是:日月光明照耀,日复一日永无停息 。表达了地球自转、天体运行的客观事实,又指时光轮转,有永恒之意 。
含义之二:恢复震旦
其实,马相伯先生最早建立的学校是其创立于1903年的“震旦学院” 。后来震旦学院的校务被法国天主教会篡夺,学生几乎全部退学 。于是,马相伯又重新建立了复旦公学,这后来便演变为今日的复旦大学 。所以,“复旦”二字含有“恢复震旦学院”之意 。
含义之三:复兴中华
“震旦”本是古代印度人对中国的称呼,“震”在八卦中指东方,“震旦”即指东方日出之地 。所以,恢复震旦,也就是复兴中华 。1905年的中国,满清政府已经腐朽透顶,列强趁机瓜分中国,国将不国 。复兴中华, 反映了当时国人的心声 。
含义之四:反清复明
前面提到“复旦”有“复兴中华”之意,而复兴中华,在当时的特定历史环境下,也暗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汉民族被满人奴役两百多年后,民族复兴自强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再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一句,“日月”,就是“明”,所以这句话在当时恐怕可以理解为“大明朝光芒普照,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反清复明之意毕现 。
含义之五:东方上海
“旦”指太阳升起,而太阳升起于东方 。无论是上海之于中国,还是中国之于世界,都是在东方 。“日复一日,太阳升起于东方”,所以,“复旦”二字从方位上暗示了其与中国上海的联系 。
推荐阅读
- 以前农村家家户户养猪,现在怎么都不养了?
- 在农田里使用适量的生石灰后,为什么农作物就会无虫无病呢?
- 为什么自家养的小鱼很容易死?
- 为什么鱼看见人就会靠近?
- 自然界中,鱼类为什么都喜欢逆流而上?
- 我家鱼塘干枯了两年了,前段时间下雨,为什么会有鱼呢?
- 为什么我养的金鱼快一年了,感觉一点儿都没长,还是刚买来时那么大?
- 去年养殖小龙虾的时候放了一些泥鳅混养,今年干塘发现一条泥鳅都没有,这是为什么?
- 为什么观赏鱼分为普通鱼和种鱼?
- 请求大佬回答 为什么鱼缸里养了清道夫之后死了一半的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