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旅游 | 构建“五位一体”乡村旅游新模式,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

乡村旅游|旅游 | 构建“五位一体”乡村旅游新模式,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

文章图片

乡村旅游|旅游 | 构建“五位一体”乡村旅游新模式,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

文章图片


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三农工作”的重心也由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关系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 乡村旅游经济作为一种复合型经济 , 能够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对提振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 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 也是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转换器” 。
余桥村位于宁夏青铜峡市 , 西靠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北依黄河金岸 , 现有村民946户3624人 , 耕地1425亩 , 人均耕地面积0.4亩 。 近年来 , 余桥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 以青铜峡市成功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 , 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 , 构建了“五位一体”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 即“党建引领发展、高校智库支持、专业规划设计、企业市场运营、村民深度参与” , 取得了丰硕成绩 , 先后荣获“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自治区级特色旅游村”“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村”“自治区级文明村”等称号 。

坚持党建引领 , 发展乡村旅游 。 余桥村把党的建设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组织保证 , 着重在选人育人上出实招 , 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 , 把会管理、懂旅游、爱农村的优秀人才选进“两委”班子 , 充实干部队伍 , 建设服务乡村旅游的坚强堡垒 。 坚持党员带头 , 群众参与 , 广泛开展“六个先锋”示范引领行动 ,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 引导带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旅游 。 通过党建引领 , 使支部成为引领乡村旅游的堡垒 , 使党员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模范 , 使群众成为乡村旅游的参与者和获得者 , 形成“致富一人 , 带动一片 , 影响一村”的良性格局 , 全力打造“幸福余桥” 。 余桥村第一书记白宏福说:“我们目前以黄河文化、秦渠文化还有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 结合我村实际情况 , 以‘支部引领、公司运营、农户参与’模式运营 , 以文化作为核心吸引力 ,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 带动村子的餐饮和住宿 , 促农增收 , 壮大村集体经济 。 ”
引入高校人才 , 提供智力支撑 。 余桥村积极与宁夏大学文化旅游学院对接合作 , 挂牌成立宁夏首家乡村旅游文创基地 。 于2021年开展MTA(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挂职锻炼计划 , 文旅学院师生组成的科研团队深入挖掘在地文化 , 充分梳理当地文脉 , 同年研发了11款兼具乡村特色与青铜峡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 , 诸如特色草编、创意书灯、文创雨伞及折扇等 , 深受游客好评 。 同时 , 余桥村深入推进政企学研合作 , 创新建立以聘请高校文旅专家为总规划师、研究生为助理规划师对乡村文化旅游开展教学研究的协同发展模式 。 文旅学院先后有5名教师、10余名研究生参与该村旅游发展的全过程 。 文化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汪克会认为“对高校而言 ,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属性使然 , 也是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布局的必然 。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所作为 , 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历史使命 , 也是职责所在 。 我们文旅学院就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学科优势 , 推动宁夏乡村旅游发展 ,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 自觉担负起历史使命与责任 。 ”通过邀请专家10余次的亲临指导 , 对余桥村进行科学地“问诊把脉” , 针对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正骨”式意见和建议 , 形成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准绳、以专业技术为依据、以地方特色为依托、以开拓创新为理念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 , 为余桥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

聘请专业机构 , 科学规划设计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 , 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 , 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 ”余桥村结合当地实际 , 经过多方咨询 , 聘请了敬畏在地文化、掌握前沿理论 , 理解乡村美学、懂产业发展规律的旅游规划机构进行专业化设计 。 为了保证规划的落地性和可操作性 , 规划团队一行10人 , 经过多次的调研、考察、测量 , 对余桥村整体风貌、旅游产品、配套设施进行了系统设计和景观优化 , 解决了余桥村长期无旅游核心产品、无重点游览区域、无乡村旅游业态的“三无”现状 , 破解了长期制约余桥村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 。 该项目设计总监亢海峰说:“余桥村内的设计项目 , 兼具着文化性、景观性和实用性 。 很多景观小品的设计都根植于秦渠文化 , 作为宁夏籍设计师 , 我希望余桥村的设计可以融合宁夏独特的黄河水利与农耕民俗文化元素 , 用叙事性空间的设计手法规划出一条文旅相融的余桥之路 。 ”为保证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各阶段的无缝对接 , 设计团队与施工团队驻村作业、同吃同住 。 通过前期规划设计 , 余桥村已建成红酒评鉴苑、非遗民间艺术馆、全国首家乡村年画连环画收藏馆等多个文化+旅游、产业+旅游项目 , 初步形成集乡村旅游观光、特色民宿、农家小吃及文创产品加工于一体的上下游产业链 , 实现了余桥村经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