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舍这条老巷,是否也藏着你的故事?( 二 )







这里没有赛博朋克般的高楼大厦 , 也没有早晚高峰涌动的人群 , 这里的时光很慢 , 一砖一瓦 , 一草一木 , 都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 藏着无数人深深的眷恋之情 。






在远离闹市、四通八达的小路上 , 许多骑电动车的公公阿婆从我与弄堂之间穿过 。
在温暖明亮的日光下 , 这条素面朝天的弄堂 , 狭窄而清静 。

阳光穿过与屋顶齐平的大树 , 白墙灰瓦 , 树影斑驳 。
纵横交错的枝干、葱郁繁茂的树叶 , 带着初夏的暑气爬上阳台 , 快要溢出来的“绿色”蔓延着整条前溪巷 。







凉亭、池塘、浮萍……
经过改造后的河塘焕然一新 , 水生植物丰富 。 漫步在小河边 , 仿佛踏入公园般的惬意、舒爽 。










沿着小路走 , 抬头望去 , 树上的枇杷已半熟 , 在阳光下显出了金黄色的面貌 , 想必再过一段时间 , 就可以体验 “东园载酒西园醉 , 摘尽枇杷一树金”了 。




穿梭在充满年代感的小路上 , 时光是缓慢的 , 是柔软的 , 那种原汁原味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
小小的竹藤椅 , 看着就清凉 。 眼神胆怯的小猫小狗 , 却一点儿也不怕人 。











前溪巷的美 , 藏在寻常巷陌中 , 似乎只是比别处多了一点古朴 , 少了一点聒噪 , 但这里有生活最本真的模样 , 有属于老张家港人的那份幸福感……




潜入弄堂 , 潜入生活 。
木框窗扇里长出来的月季花 , 在窄窄的街巷里自由生长 。
走在前溪巷里 , 处处都能感受到平凡的生活气息……




狭小的手艺店里还保留着上个世纪的古早味道 , 生活在这里的老人还在一针一线地修改衣服 。
开在居民房底楼的理发店 , 每天都在认真营业 , 接待顾客 。





居民们的住房从二十年前的“老、破、危” , 到如今的各式各样、风格迥异的小洋房 , 前溪巷的变化让人不禁赞叹:
“好羡慕住在这里的人啊!”













2014年 , 前溪巷的村民按要求对“老、旧、危”开始了“大改造” 。
如今 , 弄堂里的房子外观从中式古典到现代气派 , 各有特色 。 相同的是 , 这些小洋房无一例外地都拥有一个或大或小的院子 。






-





种花、种菜 , 遛狗、闲谈、打毛衣……前溪巷人的生活始于自家门口的院子 , 一花一叶 , 皆是他们用心生活的痕迹 。
巷外人声鼎沸 , 巷内岁月静好 , 正如前溪巷的名字那样 , 宛若一处世外桃源 。












趁着夜幕还没降临 , 弄堂里的老人就早早地将椅子搬进院子 , 一边摇着蒲扇 , 一边聊着家常 。
遇到认识的人 , 他们轻轻点头 , “嫩亚车来白相哉(你也出来玩啦) 。 ”是他们心照不宣的问候方式 。





街头巷尾的小孩也不管互相认不认识 , 总能在弄堂里玩成一片儿 。









弄堂里的老人 , 大多数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半辈子 。 他们曾和小伙伴从巷头飞奔到巷尾 , 如今拿着锅铲站在门口喊孩子回家吃饭……








断裂的藤椅 , 用绳子绑起来就可以继续使用 , 但家门口摆放的花盆一定得是整整齐齐的 。 前溪巷里的生活无非是一些柴米油盐 , 却朴质真诚 , 让人回味无穷 。
落日余晖洒在了屋顶上 , 城市的喧嚣在拐进弄堂口的那一瞬间 , 变成了恬淡和心安 。





时空仿佛在这里折叠 , 古朴与现代相互交错 , 过去现在和未来在一条弄堂里相遇 。 不需多言语 , 走一走 , 便能感受到它的魅力 。
弄堂不宽 , 甚至有些拥挤 , 但容得下在风中飘扬的晾衣架 , 容得下墙边疯长的绿植和月季花 , 也容得下晒太阳的板凳和在时光缝隙里的老人 。





夜色渐暗 , 在城市的街道灯光辉煌的时候 , 弄堂里星星点点的路灯显得黯淡而安静 。


/
不长不短的弄堂很快就走到了它的终点 , 在通向喧嚣马路的那一刻 , 旧时光的记忆戛然而止……
豆腐花的叫卖声、摆放着陈旧器械的“小公园”、院前的那一口井……有关老街老巷的记忆好像长在了身体里 , 看着儿时珍贵的记忆消失殆尽 , 心里便会生出一片填不满的荒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