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间站航天员,出舱身穿的3000万元航天服,为何无法带回来?( 二 )


神舟十二号和十三号在太空中的活动是被全程直播了的 , 宇航员们为了完成空间站最后阶段的验证 , 数次出舱进行了作业 。
无一例外 , 他们都是穿戴了用于出舱作业的航天服才工作的 。

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
但当其回到地球时 , 却并没有穿戴出舱的航天服 。 难道是丢在了太空中?
之所以没有带回地球 , 是因为根本带不走 。
宇航员在进入太空之前 , 载人飞船装载了许多物资 , 整体的结构也比较完整 , 所以空间还算比较大 。
但搭乘他们回来的飞船只有1个返回舱而已 , 这里的空间只够3名宇航员挤挤 , 至于那每套重约200多斤的航天服 , 可是真的带不动 。

航天员杨利伟在狭小返回舱内
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的时候 , 之所以能够穿着那么重的航天服移动 , 是因为太空是一个微重力的环境.
宇航员在这种环境下几乎感受不到多大的重量 , 即使穿着航天服也几乎都是漂浮在飞船中的 。
可是一旦回到地球 , 引力就会使得航天服的重量“恢复如初” 。
如果硬要将其塞进返回舱 , 带回地球 , 那么当返回舱进入地球大气层的那一刻 , 也许航天服的重量会成为宇航员安全返回的重大隐患 。

带上舱外航天服返回舱不一定能成功返回地球
况且前面提到太空中有大量的辐射 , 航天服也许已经携带了大量的有毒物质 , 如果贸然将其带回 , 很可能会造成不可预知的风险 。
不过虽然航天服没有被带回地球 , 但也没被丢在太空中 。
我国在太空中可是有个空间站的 , 这不就是最好的保存航天服的地方吗?
航天服那么贵 , 我们这个以节约为本的国家怎么可能会浪费 , 穿过1次的航天服会被留在空间站供后来的宇航员使用 。

中国“天宫”空间站
虽然航天服并不是一次性的 , 但也不是永久的 , 毕竟这玩意儿是要保障宇航员安全的东西 , 必须要万无一失才可以 。
我国的舱外航天服保质期是3年 , 规定的使用次数上限是15次 , 当然达到其中一个废弃的标准就可以了 。
这样算下来我们还是将3000万元1套的航天服利用到了最佳的程度 。
服装的发展【我国空间站航天员,出舱身穿的3000万元航天服,为何无法带回来?】人类的进化并不是只体现在了身体的变化上 , 与之相关的各种物件也有了更新 。

人类进化史缩影
服装就是跟随人类进化的一类物件 , 最开始人类只是使用树叶和兽皮来遮挡生殖器官 , 这是为了保护该部位不被猛兽袭击 。
那个时候的人类应该还并没有遮羞的意识 , 后来他们还会利用大一点的兽皮来御寒抗冷 。
到了氏族公社时期 , 人类学会了使用骨针进行简单的缝纫 , 这使得披在人类身上的兽皮有了一些其他的形状 , 更加贴合人的体型 。
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开始种麻和养蚕 , 服装的原始材料也就此出现了 。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
长期的男耕女织生活使得服装的样式越来越多 , 从无袖无领的裙衣式到后来各朝代的典型服装款式 。
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服装遮羞御寒的用途 , 而是成为了划分阶级和身份的一种象征 。
从兽皮到棉麻再到丝织品 , 还有现在的混纺材料 , 制作衣服的材料越来越多 , 也越来越好 。
如今仅仅满足保暖御寒的衣物更不再是人们所追寻的 , 美观、舒适和设计才是现代人挑选服装的标准 , 所以才有那么多人花上成千上万的钱去买一件衣服 。

现代的服装店
即使奢侈品的衣服确实卖得很贵 , 但比起宇航员身上3000万元的航天服来说 , 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
载人航天的历程宇航员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上是十分重要的角色 , 他们肩负着人类进入太空和探索太空的梦想 , 同时还伴随着生命危险 。
人类载人航天历史上有22名航天员在这项事业中丧生 , 这些血淋淋的教训需要全人类都铭记于心 , 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 , 一定要保障人类自身的安全 。
1961年3月苏联发射了第1艘载人飞船——东方一号 , 宇航员加加林也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


同年5月美国的“水星号”载人飞船也进入了太空 , 航天员艾伦·谢泼德 , 随之成为了美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
我国虽然起步较晚 , 但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 , 也在21世纪初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飞船 , 成为了世界上第3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