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的非洲肺鱼:地下不吃不喝活好几年,却还是被人类挖掘了出来( 二 )



鱼在水中用鳃呼吸
那么 , 非洲肺鱼是如何利用它们特殊的鱼鳔度过长达6个月的旱季的呢?
当气温升高 , 降水减少 , 河流进入一年中的枯水期 , 非洲肺鱼会钻入湿润一些的淤泥之中 , 挖出一个刚好容纳自身体积的小洞 。 为了防止鱼身皮肤干裂 , 它们会分泌出粘液包裹全身 , 锁住体表水分 , 只剩余一个小孔用来呼吸 。

鱼类的结构
非洲肺鱼就这样待在地下 , 以自己囤积的脂肪为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所需 , 它可以调节自己新陈代谢速率到原来的1/60 , 换算成百分比 , 不过正常水平的2% 。
由此可见 , 这是一种极懂得因势利导、深谙生存之道的智慧鱼类 , 这也得感谢非洲肺鱼的祖先 , 在漫长的进化中使自身拥有了生存于恶劣环境的能力 , 大自然就是如此的神奇 。

非洲肺鱼在地下打洞生存
既然非洲肺鱼为了躲避旱季躲到地下 , 长达6个月都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 还可以通过自己脂肪生存 , 新陈代谢可以调节到一种极慢的消耗速度 , 非洲肺鱼应该相当安全才对 , 为什么却逃不过人类的挖掘呢?
偶然发现非洲肺鱼事实上 , 非洲人民发现这种埋藏于深土中的神奇鱼类 , 是因为挖掘地下水的偶然收获 。

人们通过挖井来获取地下水
非洲旱季不好过的不只是非洲肺鱼 , 非洲人民也会因为缺水而发愁 。 可是人类怎么可能拥有非洲肺鱼神奇的身体构造 , 人类不能进化出分泌粘液保持水分的能力 , 更不能只依赖一个小孔呼吸 。 所以非洲人类面对逐渐干涸的河床 , 把寻找水源的希望寄托到地下水的挖掘 。

非洲极度缺水
不挖不知道 , 一挖把非洲肺鱼的家都给端了 , 人们没想到干裂的河床之下 , 那些硬成了石头的土块中 , 居然发现了满满蛋白质的肺鱼 。 就这样非洲肺鱼被挖掘地下水的非洲人发现了 。 在非洲一些欠发达的地区 , 比如乌干达 , 非洲肺鱼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食用鱼类 。
人们为了挖出更多这种生长在土里的非洲肺鱼 , 开始总结经验 , 它们发现 , 非洲肺鱼之所以能在地下生存那么久 , 是因为聪明的非洲肺鱼会留下一个小孔 , 用来实现地底的通气 , 所以人们可以通过这个“记号”找到肺鱼 。

在土里挖出一堆鱼
非洲肺鱼长期生活在土里 , 挖出来一股土腥味 , 样子也算不上好看 。 可是非洲肺鱼长势惊人 , 可以长到1米长 , 体重可以达到10公斤 , 一条肺鱼可以管饱一家人 , 何乐而不为?非洲肺鱼肉质不如海鱼 , 身上也总是泥泥糊糊 , 并不让人喜欢 , 可是对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来说 , 能填饱肚子就足够 。
非洲肺鱼最倒霉的事情不是被挖掘地下水的人从泥巴里挖出来 , 做成烤鱼被端上餐桌 , 而是压根没被人发现 , 被封印到了做泥巴屋的墙壁里 。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粗盐烤鱼
墙体中的非洲肺鱼非洲一些原始部落喜欢用河床里的淤泥盖房子 , 这些淤泥易于塑形 , 干燥成形之后也很坚固 。 对原始部落的人而言 , 用泥巴糊墙盖房是十分方便的 , 他们不需要钢筋混凝土打造的房屋 , 也不需要搬运沉重的石头堆积房屋 。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 , 河床里的淤泥还生活着一些休眠中的非洲肺鱼 。

藏身于淤泥中的非洲肺鱼被封印在墙壁里
它们和淤泥一起被运输来到陆地 , 在部落人的手中 , 淤泥和草垛一起被塑造成了墙壁 , 非洲肺鱼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封印”在了墙体中 , 却没有人注意 。 那么肺鱼是不是永远都不会苏醒 , 成为墙壁中的一部分 , 并最终形成肺鱼化石了呢?
实际上 , 肺鱼只是进入了休眠状态 , 之前也说过 , 肺鱼可以不吃不喝生活五六年 , 只要雨季来临 , 肺鱼就会被唤醒 。 这些泥巴做的墙壁可禁不起雨水的冲刷 , 非洲肺鱼会从瓦解的泥巴墙壁中剥离 , 顺着雨水流入坑洼、泥沼之中 , 等到雨季过去旱季再次来临的时候 , 它们会重复之前的地底生活 , 这就是非洲肺鱼的一生 。

非洲肺鱼的身体非常长
神奇的生物界纵使有千难万难 , 非洲肺鱼也在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 生物要想长久生存下去 , 需要不断适应环境 。 环境使肺鱼拥有两栖生活的能力 , 哪怕河流变旱地 , 雨季变旱季 , 肺鱼也能顽强生存 。
【悲伤的非洲肺鱼:地下不吃不喝活好几年,却还是被人类挖掘了出来】造物主只是创造了所有物种 , 并没有告知它们如何适应环境 , 所以往往能在越差的环境生存的物种 , 才是进化得越全面的物种 。 感谢神奇的生物界 , 让我们见证物种之奇 , 物种之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