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这些证据后 , 阿尔瓦雷斯联系上了在墨西哥工作的彭菲尔德 , 两组人将油井的钻探样品以及深海坑中的岩石样本进行了对比 。 样本分析表示 , 这些物质都是冲击变质的材料 , 这是变质岩才有的特征 。
后来美国的加州团队以及其他众多科学家利用卫星影像分析、实地考察以及岩石样本分析都在这处环状地形上有着类似的发现 。 恐龙受陨石撞击的谜团变得越来越清晰 。
还原真相进入21世纪后 , 不少国家的专家调查整合了过去20多年的数据分析 , 他们得出的一致结论是希克苏鲁伯的撞击引发了白垩纪恐龙的这次大规模灭绝 。 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 , 科学家们分析了撞击坑的玻璃陨石同位素与K-Pg边界灰烬中的同位素 , 由此得到的年份结论基本和实验室的计算相差无几 , 即66043000±11000年前这段范围 。
更进一步的分析 , 同样在2015年和2018年也有对同位素的研究 。 后来在2020年 , 科学家的新发现指出 , 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是由来自东北部的倾斜撞击事件后的数小时内形成 。 陨石坑当时的位置是一处碳酸盐平台 , 而撞击地点的水深从火山口西部边缘的100米 , 一直向东北延伸到边缘深处的1200米不等 。
海底岩石数据分析表示 , 侏罗纪-白垩纪期间的海洋沉积物序列组成主要为碳酸盐岩、白云岩、石灰岩和蒸发岩等等 , 包括大陆底下的火成岩结晶和花岗岩 。 猛烈的撞击把这些岩石物质抛向各地 , 并且在极高温的状态下形成了玻璃珠一样的球状物 。
科学家推断 , 撞击希克苏鲁伯的是一颗碳质球粒陨石小行星而不是彗星 , 并且这颗小行星的直径大约在10公里的样子 , 如果把它放置在海平面上将会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 最后 , 科学家通过大量的数据整合还原出了恐龙灭亡的当天状况 。
小行星以每秒20公里的速度撞向了希克苏鲁伯 , 其动能约为100兆吨 , 是广岛原子弹爆炸能量的45亿多倍 , 撞击中心由此产生了超过每小时1000公里的风速 , 并形成了一个100公里宽和30公里深的空洞 , 后来坍塌形成了海底火山口 。
火山口的活动催生出超过100米高的巨型海啸 , 计算机的模拟分析表明 , 撞击产生的直接海浪高度在1.5公里 , 并在现今的路易斯安那州下方留下了涟漪 , 平均波长为600米 。 同时撞击冲击力引发的地震波相当于10~11级的地震 , 并在全球扩散 , 引发湖啸 。
湖啸和海啸类似 , 同样也会有滔天巨浪 , 并且湖中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会被这股力量带入空中 。 塔尼斯出土的化石群落则证实了这一点 , 悲剧鱼类和恐龙同样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 抛向地面后的鱼类在呼吸间带入熔岩颗粒 , 最后死于窒息 。
湖啸比海啸的上岸时间更短 , 其地震波引发的湖啸只需要几十分钟就能赶来地面 。 同时湖啸还会在湖面上形成一大片二氧化碳云并向周边扩散 , 被带入空中的石块从平流层又重新回到地球 , 或者飞向太空 。 重新回归的岩石碎片被加热 , 散落到地表的岩石很快便引发了大火 , 科学家估计这种火灾笼罩了地球当时70%的森林 。
撞击后暴露出来的富硫酸钙岩被注入到大气中 , 尘埃混合硫酸盐开始向全球扩散 , 未来将导致全球气温大幅度下降 。 撞击还引发了地下热液循环 , 这使得大气中的硫酸盐气溶胶增加 , 并逐渐混合水蒸气形成酸雨 。
离撞击地点最近的恐龙会直接死亡 , 而分布在地球其他地方的恐龙则会在未来的降温、酸雨、生态圈崩溃中逐步死于饥饿、寒冷 , 最后完全消失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 。
科学家分析此次撞击的罪魁祸首是来自火星与木星之间名叫巴普提斯蒂娜的小行星 , 该小行星大约在160000000年前受到了一次小行星带的碎片撞击 , 撞击后抛射出来的碎片在此后到达了地球 。 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地质分析证实了该陨石和巴普提斯蒂娜小行星的元素相同 。
【恐龙灭亡那天,发生了什么?墨西哥深海岩石样本揭示地球可怕毁灭】过去的历史并没有就此消散 , 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沉入了地下 , 人类也许能够从恐龙面临的危机去思考未来的可能性 。
推荐阅读
- 恐龙统治了地球1亿6千万年,却没进化成高等智慧生物,为什么?
- 科学家:人类对外星人的想象,从一开始就错了
- 库巴奇失踪案:难道地球上真的存在会导致时空断层的微型黑洞吗
- 植物第一次在月球土壤中生长:月亮现在会变成绿色吗?
- 科学家:外星人正使用中微子通讯,人类未来有希望听到
- 为什么沉迷游戏的人会变丑?科学家模拟20年后的样貌,看完让人难以置信!
- 世界上最能“睡”的村庄,一天睡觉超过18小时,科学家苦研2年发现真相!
- 世上消失的4大人种,要是他们还存在,当代人都会受到威胁
- 46000年前“史前生物”面世,一个关乎人类的难题,最终还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