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消息传来,双曲线火箭发射后出现异常,已是第三次出征太空失利


坏消息传来,双曲线火箭发射后出现异常,已是第三次出征太空失利


文章图片


坏消息传来,双曲线火箭发射后出现异常,已是第三次出征太空失利


文章图片


坏消息传来,双曲线火箭发射后出现异常,已是第三次出征太空失利


文章图片


这两年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突破 , 国家航天部门和民营航天企业的发射次数屡创新高 , 但在各方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挫折 , 比如今天就传来了一个坏消息 。
据新华社报道 , 5月13日由民营企业星际荣耀研发的“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 ,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后飞行情况异常 , 导致此次发射任务失利 , 而这也是双曲线火箭第三次出征太空失利 。
对此新华社评论说 , 航天事业无法一蹴而就 , 要正视失败 , 越挫越勇 , 国家已为商业航天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 出台了相关政策 , 相信未来中国民营企业一定能抓住机遇 , 创造辉煌 。

而在双曲线火箭发射失利之后不久 , 美国也发射一枚民营运载火箭 。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 , 5月14日“猎鹰9”运载火箭从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升空 , 成功将53颗卫星一次性送入了预定轨道 。
由于“猎鹰9”的成功 , 紧随双曲线的失利之后 , 所以很多人对此感到沮丧 , 认为中美民营航天差距一时难以抹平 。 其实这么思考完全没有必要 , 因为持有这种悲观论调 , 实属不了解中美两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最新势态 。
如果了解一下近年来中美在航天领域的发展成就、人才结构、产业基础 , 就会明白 , 中国的发展势头远好于美国 , 首先美国国家主导的航天项目已经衰败 , 中国航天在多个领域呈现出齐头并进之势 。

上个世纪是美国航天业发展最为旺盛的时代 , 在与苏联的争霸赛中 , 美国开发出一系列的运箭火箭与航天飞机 , 实现了“人类登月”、太空站、探索火星、太阳系等一系列耀眼的成就 。
90年代后苏联解体 , 美国航天独领风骚 ,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成为在全世界都备受尊祟的机构 , 各国航天爱好者都热衷于从NASA官方获取各种宇宙知识及了解人类最新的探索计划 , 但此后失去对手的美国人就陷入了固步自封 , 逐渐减少了在太空项目上的投入 。
进入21世纪 , 由美国官方主导的发射项目日渐稀少 , NASA沦为了一个只会定期公布空洞计划的机构 。 而此时 , 中国航天事业开始发力狂追 , 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 , 美国制定了“沃尔夫”条款 , 禁止NASA与中国航天部门合作 , 并阻止中国航天专家赴美交流 。

当然美国的这些措施都没减缓中国的发展 , 2020年至2021年 , 中国一举实现了“嫦娥五号”探月取样及返回、“祝融”号火星车登陆、“天宫”号空间站上天及宇航员入驻等一系列的成就 , 总之 , 中国各种太空项目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
其次美国太空人才凋零 , 中国航天业年轻人蓄势待发 。 由于这几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备受瞩目 , 外界意外地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 , 在被人认为只能由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们主导的航天业中 , 中国居然启用了这么多年轻人 。
各种新闻视频及图片显示 , 在中国火箭发射、太空对接、登火计划等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 年轻的面孔处处可见 , 年轻的声音处处可闻 , 西方国家一时很难相信 , 中国这些超越了美国的任务 , 都是由年轻人作为主力军来完成的 。

但其实这没什么好奇怪的 , 这些年中国科技界普遍存在着少数顶尖科学家带头 , 由大批年轻人担任重要岗位 , 从而取得重大突破的现象 , 只是外界以前没注意到这种现象罢了 。
这种人才结构才是最合理的 , 最能够持续发展的 , 反而是美国航天岗位都是中老年科学家主导的现象存在巨大问题 , 因为一旦某个重要专家退休 , 整个领域都会青黄不接出现断层 。
最后中国日益提升的工业产业链 , 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 不可否认 , 美国当下在很多领域依然走在中国前面 , 但是在美欧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因衰老而退役之时 , 美国却无力实施替代项目 , 并且美国航空航天局经常依赖民营企业来完成一些发射项目 。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 , 原因就是美国的工业基础流失十分严重 , 从而影响到了其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顶尖技术部门的技术优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