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阳可以燃烧46亿年而不灭?看完科学家的解释明白了


为什么太阳可以燃烧46亿年而不灭?看完科学家的解释明白了


文章图片


为什么太阳可以燃烧46亿年而不灭?看完科学家的解释明白了


文章图片


为什么太阳可以燃烧46亿年而不灭?看完科学家的解释明白了


文章图片


太阳被我们称为“万物之源” , 在过去的46亿年里 , 太阳从未停止过给地球送来光和热 , 正因为如此 , 地球才会成为一颗生机勃勃的星球 。 那么为什么太阳可以燃烧46亿年而不灭呢?

人类很早就开始思考太阳到底使用了什么当燃料 , 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 , 太阳的燃料应该就是煤 , 它之所以能够长久地燃烧 , 只不过是因为太阳上的煤实在是太多了 。
然而后来人们却发现 , 以太阳的体积来计算 , 就算它全部都是由煤构成 , 也只够烧大约5000年 , 要知道人类自己的历史都远不止5000年 , 因此这种观点就被否定了 , 于是太阳的燃烧机制就成为了一个谜团 。
在进入了20世纪之后 , 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和完善 , 科学家才对太阳的能量来源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 即:太阳的能量来自其核心的核聚变反应 , 而它使用的“核燃料”就是宇宙中丰度最高、结构最简单的氢元素 。

需要注意的是 , 常见的燃烧现象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 , 并以火焰的形式释放出光和热 ,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 , 太阳并没有燃烧 , 不过为了方便描述 , 我们还是将太阳发光发热的现象描述为“燃烧” , 请大家注意区分 。
科学家认为 , 在太阳的核心反应区 , 氢原子核会通过一系列的反应不断地聚变成氦原子核 , 并因为质量出现亏损而释放出能量 , 由于氢原子核其实就是一个质子 , 所以这一系列的反应就被称为“质子-质子链反应” 。

如上图所示 , “质子-质子链反应”可以简单地分为三步 , 第一步是两个质子聚合成一个氘原子核 , 第二步是一个氘原子核和一个质子聚合成一个氦-3原子核 , 第三步是两个氦-3原子核聚合成一个氦-4原子核 。
但问题是 , 太阳核心反应区的半径占据了太阳半径的大约4分之1 , 从理论上来讲 , 这片区域中的任一位置应该都具备了发生“质子-质子链反应”的条件 , 在这种情况下 , 太阳核心反应区中的质子就应该在极短时间内就全部发生核聚变 , 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 换句话来讲就是 , 太阳应该像氢弹一样瞬间就炸了 。

很明显 , 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 否则的话 , 太阳也就不可能燃烧46亿年而不灭了 ,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可以解释的 。
关键就在于“质子-质子链反应”的第一步 , 也就是两个质子聚合成一个氘原子核 , 因为质子都是带正电的 , 所以在质子和质子之间存在着强大的斥力 , 想要克服这种斥力 , 质子就必须具备足够快的速度 。
由于温度就是指微观粒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 ,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 , 必须在足够高的温度下 , 两个质子才可能会发生碰撞 , 需要多高的温度呢?科学家给出的答案是:至少是上亿摄氏度 。
然而太阳核心区域的温度却只有1500万摄氏度左右 , 这样的温度根本就无法让两个质子发生碰撞 , 既然如此 , 为什么太阳还会燃烧呢?实际上 , 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科学家很长一段时间 , 直到“量子隧穿效应”的发现 。

简而言之 , “量子隧穿效应”就是指在能量不足的情况下 , 微观粒子仍然有极低的概率穿过在经典力学中不可能穿过的屏障 , 所以这也被人们戏称为“微观世界中的穿墙术” 。
需要指出的是 , “量子隧穿效应”可以通过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和量子力学中的“能量-时间不确定性原理”来进行解释 , 除此之外 , “量子隧穿效应”也早已在实验中得到证实 , 并且还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 比如说用于观察和定位原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其实就是利用了“量子隧穿效应” , 因此可以说 , 这种现象是真实存在的 。
另一方面来讲 , 当两个质子碰撞在一起的时候 , 它们就形成了一个“双质子” , 而“双质子”又非常不稳定 , 科学家发现 , 在极短的时间内(小于1纳秒) , “双质子”就有99.999%以上的概率会重新衰变成两个质子 , 只有在极小的概率下 , “双质子”中的一个质子才会因为发生β衰变而成为中子 , 进而使“双质子”转变成包含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氘原子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