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天气越来越热 , 一些地方出现海市蜃楼的频率也变得越来越高了 , 比如青岛——网传昨天傍晚又出现了海市蜃楼 。
下午5点15分左右 , 青岛市民刘先生在海天中心南面轮船进出的海域 , 看到了明显的三座大山景象 , 而这个方向本不应该有山的 , 他用相机记录下这一情景(如下图) 。
海市蜃楼图 , 图源:刘先生
正常情况下的景象 , 图源:刘先生
不过 , 从照片上看 , 刘先生记录到的海市蜃楼景象(三座山)不是特别清晰 , 可能由于发生的时间较晚 , 光线不强 , 而且多云遮光 , 并不是一个很好形成海市蜃楼的条件 , 所以比较蜃景模糊 。
然而 , 我看了下评论区 , 好像更多人关注的是 , 为什么每次海市蜃楼都找不到现实中的原景物 , 许多人怀疑海市蜃楼是不是真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
当然 , 海市蜃楼中的原景物肯定是真实存在的 , 因为它不同于幻觉 , 而是实物反射的光线真实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 所以你可以给它拍照 。
只不过我们要找到海市蜃楼中的原景物确实不是一件容易 , 这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 , 我们得从海市蜃楼的成像说起 。
什么是虚像?
我们知道海市蜃楼是一个虚像 , 它并不在我们看到的那个位置 。
虚像可以被眼睛看到 , 但它无法在光屏上显示 , 或者说光线根本没有真的到达成像的地方 , 这很符合海市蜃楼虚无缥缈的特性 。
当光线散发并无法形成交点的时候 , 它就无法形成实像或者无法在光屏上显示 , 但是当这些发散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时 , 我们的眼睛可以在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处看到图像 , 这个就是虚像 。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镜子中的物体 , 当物体的光线被镜子反射的时候它是发散的 , 而这些散发光线被眼睛收集 , 于是就在镜子中出现了一个虚像 , 它不是物体的真实位置 。
其实 , 在物理上定义的虚像看着还是比较复杂的 , 但我们可以把它简单理解成是一种视觉错觉 , 物体的位置对应的只是我们的眼睛感受 , 而我们的眼睛是无法感受光线被折射的 , 眼睛只会以为光线依然沿着直线传播 , 这就是为什么虚像都是在光线反向延长线上成像的缘故 。
理解了虚像之后 , 就很好理解海市蜃楼的成像原理了 。
海市蜃楼的景象是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空气折射之后一不小心进入了人的眼睛 , 最终我们的眼睛在自己的前方看到了别的地方的景物 , 这个过程和我们透过水看到鱼的情况是完全一样的 。
鱼(实物)反射的光线离开水的时候被折射 , 而这些折射光线被我们眼睛收集 , 最终我们看到的鱼是一个更远、更浅的虚像 。
不过 , 海市蜃楼的折射情况要比这个复杂许多 , 因为它并不是简单经过这么一次折射 。
海市蜃楼中的光线如何传播?
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就会发生折射 , 而我们的空气不总是均匀分布 , 它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变化 , 最终导致不同地区或者不同高度的空气密度不同 , 这就是海市蜃楼形成的前提 。
我们前面说过夏天最容易出现海市蜃楼 , 其实原因就在于越热的时候就越容易制造不同的温度梯度 , 从而形成不同的空气密度梯度 。
另外 , 海市蜃楼最频繁出现的地方是海面和沙漠 , 其实原因也是这两种材料的表面非常容易在制造不同温度梯度 , 不过它们都是在不同高度间 。
当太阳照在海面上的时候 , 它加热海洋上方的大气 , 由于海水的冷却作用 , 所以靠近海洋的区域温度更低 , 越往高处则温度越高 。
推荐阅读
- 97年2滴液体落在化学家手套上,渗透皮肤仅15秒,后抢救无效而亡
- 什么是常态化核酸检测?
- 人类“致命克星”,每年杀死近72万人,时刻潜伏在我们身边
- 核酸检测“有时让啊,有时不让啊,到底啊不啊”
- 河南:男子做核酸检测殴打辱骂志愿者,男子:我有钱就打你怎么了
- 36年前首个移植狒狒心脏的美国女婴,活了多久?器官移植有多难?
- 四名宇航员刚到国际空间站没两天,SpaceX又发射了53颗星链卫星
- 中国高端仪器取得突破,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到60纳米!
- 阿根廷科学家发现最大的猛禽恐龙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