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的由来
年月日,是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
【年月日的由来】在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开始推行的历法是简单地定1年为360天、12个月 。这种原始的历法十分粗疏,首先定每月为30天,就和朔望有的周期不符,而定1年为360天,也和1回归年的实际长度不一致 。所以后来又有了改进,正常的依然等于12个,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小月相间,一年共354天,然后用置闰的方法来补充它与l回归年的不足,这样有闰月的年份就有13个月 。巴比伦历把岁首放在春分,它的元月相当于现在公历的3月下旬到4月中旬,置闰月的原则则是尽量使岁首保持在春分附近 。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置闰无一定规律,而是由国王根据情况随时宣布 。到了公元前5世纪以后,则有了固定的闰周,先是8年3闰,后是27年10闰,最后到公元前4世纪确定为19年7闰 。此外,巴比伦历不是朔日,而是以新月初见日为一月开始的一天 。除年和月外,巴比伦人还提出了另一个时间单位星期,并用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的名字来命名一个星期中的7天 。
推荐阅读
- 三文鱼鳞怎么处理
- 什么专业可以不用学物理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是什么
- 炒菜时锅里的温度多大
- 多多买菜是真的便宜了吗 多多买菜一般都是附近的货嘛
- 蓝莓的养殖注意事项 蓝莓是夏天应季水果吗
- 榴莲种植需要怎样的条件 榴莲发芽后芽朝上种吗
- 蓝白色的鹦鹉是什么品种的鹦鹉
- 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哪些
- 玉米淀粉和面粉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