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露营经济:“精致”仍需向“精细”进化( 二 )


另外 , 露营自身存在很多局限性 。 一方面是季节局限 , 有淡季旺季之分 , 多数人偏爱在春节、秋季两个季节外出扎营 , 而在炎热的夏季 , 或是寒冷的冬季则鲜有人出来露营 。 另一方面 , 地域气候受限 , 露营地域特征十分明显 , 且高度依赖本土/本地资源 。 有连续露营创业者表示 , 他的创业项目立项标准需满足:选址城市人口不能少于800万 , 当地房价不能低于1万 , 距离市中心不能超过80公里 , 车程不能超过1小时 , 最好是秦岭淮河以南 , 气候温和 , 因为极端天气不适宜露营 。 种种条件极大的提高了商家运营难度 , 尤其是对场地商家而言 。
从消费者角度看 , 露营风潮的持续性有待观察;从消费者的画像中可以看出年轻人是露营的主力军 , 根据马蜂窝发布的《2022露营品质消费研究报告》显示 , 热爱自然、追赶潮流的90后、00后的年轻游客是露营消费主力军 。 另据《2021 Z世代露营式社交白皮书》显示 , 在当前的露营群体中 , “95后”占比最高 , 约占总人数的32.8% 。
而这届年轻人消费选择非常多元化 , 并且受短视频宣传、网红种草、朋友圈等影响明显 , 具有显著的跟风效应 。 但这种热情属于来去匆匆的类型 , 一旦热度过去 , 或者出现新的娱乐方式 , 他们又会很快投入到新的消遣当中 , 风口也将降温 , 从盲盒、剧本杀等发展过程便可窥见一二 。 此外 , 露营不是刚需消费品 , 而是属于兴趣体验类消费 , 这就会存在消费复购比较难的问题 。 基于以上种种 , 露营风潮的可持续性还是有难度的 。

从环保的角度出发 , 留下的垃圾对环境造成伤害;消费者聚集后也会有环境破坏、污染等风险 。 今年五一期间 , 一些依山傍水的露营景区内 , 已出现部分植被损毁严重的现象 。 同时 , 有很多不文明的消费者将垃圾随意丢弃 , 使露营的地方产生大量垃圾 , 不仅会污染土地 , 还会直接污染水域 , 对附近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 同时 , 这种污染行为也有悖于“双碳目标” 。
对此 , 辽宁理工学院副教授贺晓娇表示 , 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产业模式 , 露营行业评定标准尚未完善 , 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成型 , 而消费者也未养成良好的露营素养 , 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 最终可能导致“竭泽而渔” 。 露营的最后一步“清理现场”成为多数人忽略的一个关键环节 。
总的来看 , 露营尽管发展速度很快 , 但是依旧承受着来自商家、消费者、环保等多方面的压力 , 这些考验让精致露营难以招架 , 露营若不想只是昙花一现 , 就还需要向精细化方向持续进阶 。
精细化才是发展密钥露营深陷水火两重天 , 针对其面临的枷锁 , 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 来进行专业、仔细的管理 , 以此来增强它的生命力 。
第一 , 提高准入门槛 , 将局限转化成优势;尽管目前看来有大批涌入者 , 但不出意外的话 , 很快就会有很多掉队、倒闭的玩家退出 , 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担任着无形的手 , 加速市场洗牌的速度 , 以此来角逐出头部企业 。 而这些头部企业在实力、资源、服务水平方面都会更有保证 , 这些优势将是很多新入局者短期内难以企及的 , 准入门槛也进一步被拉升 。
而面对露营自身存在的局限性 , 商家们不妨开拓思路 , 将局限化解为季节限定的优势 , 夏季炎热 , 可以开展清凉一夏、倾听蝉鸣的夏季限定创意项目;而寒冷的冬季 , 也可以贩卖白色浪漫 , 举办冰雪奇缘等活动 。 发现每个季节的魅力之处 , 并将其开发利用到最大值 。
第二 , 开拓“+露营”的想法 , 扩大消费人群;对于的露营热的持续性问题 , 外界多数对其是看好的 , 因为《2021-2022年中国露营经济产业现状及消费行为数据研究报告》显示 , 2021年中国露营核心市场规模达747.5亿元 , 带动市场规模达3812.3亿元 , 预计在2024年中国露营带动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 这证明露营市场是有待开发的宝藏 , 但只是将年轻人作为主要的消费人群 , 则会将露营的出路收窄 。

不可否认年轻人确实是很具有消费活力 , 但年轻人的兴趣爱好也具有不稳定性 , 所以还是应该扩大消费人群 , 将目光放的更宽阔些 。 不妨囊括青少年、中年、老年等不同年龄段的消费群体 , 开发不同年龄阶段对露营的切实需要 , 增加用户对露营的喜爱度 , 加强露营的渗透率高 , 毕竟目前中国家庭露营市场渗透率显然较低 , 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和日韩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