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拯救数百万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为何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 二 )
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工作者可以得到一个金质奖章和纪念证书 , 此外还会有对应的大约737万元奖金 。 有的人可能认为钱不多 , 但是诺贝尔奖的价值却是非常高的 , 可以用无价来形容 。
那么 , 中国科学院院士又是什么殊荣呢?它是我们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 , 为终身荣誉 。
想必很多网友后来应该也发现了 , 屠呦呦虽然获得诺贝尔奖但至今并未评选上院士 。
没有留洋经历、没有论文、没有博士学位 , 不少人将屠呦呦戏称为“三无科学家” 。
也有的人说 , 屠呦呦评选不上院士是因为成功提取青蒿素是团队的成果 , 而不是她个人的功劳 。 中国中医科学院生物力药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廖福龙曾透露 , 屠呦呦女士也曾多次参加院士评选 , 但全部落选 。
另外 , 在我国两院院士评选时 , 年龄上原则不超过65周岁 , 如果年龄已经超过65周岁 , 候选人就需要至少6名院士推荐 , 如果年龄超过70岁 , 中国工程院只允许被提名一次 , 如果一次没有选上 , 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
屠呦呦是1930年出生 , 2019年时已经年龄超龄 , 所以 , 如果没有这么多数量的院士鼎力推荐她的话 , 哪怕有再大的贡献 , 程序也走不通 , 所以这就得看她平时的人脉关系如何了 。
另外 , 屠呦呦女士在国内虽然发表过多篇论文 , 但并没有被更具有权威的SCI收录的论文 。
如果要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 , 就意味着要将青蒿素的实验数据公布于众 , 如此一来 , 他人就能窃取数据 , 这样就没有办法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 这估计也是她不发表的原因之一 。
不过 , 屠呦呦虽然没有被评选上中科院院士 , 但国家也给了相应的荣誉 。 2016年2月14日 , 屠呦呦被评为“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 。
2017年1月9日 , 屠呦呦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2019年9月17日 , 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2021年屠呦呦团队再一次创造奇迹 , 新一代抗疟组合再次战胜已经产生耐药性的疟原虫 , 而且青蒿素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方面也被证实有不错的效果 。
虽然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 但是太墨守常规是不是也不太好?
例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爷子生前也曾有过3次落选中科院院士的经历 , 理由是他没有“海外留学经历” 。
清华大学年轻教授--颜宁 , 曾带领团队解决了长达半个世纪都未能攻克的生物难题——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 。
曾多次发表高质量论文 , 很多还被收录进《科学》、《自然》等世界顶级期刊上 。
甚至外界传言她的科研成果完全不亚于她的恩师施一公的水平 。
颜宁(左)、施一公(右)
颜宁曾3次参加评选中科院院士 , 但最后都落选 。 不过非常讽刺的是 , 在中国没能评上院士 , 结果去了美国 , 她立刻就成了院士 。
2017年颜宁离开清华 , 去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第2年 , 就被评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同样 , 复旦大学高才生李爱珍女士在国内也曾多次评选不上中科院院士 , 理由是“年龄超龄” 。
结果 , 又是大洋对岸的老美抛来橄榄枝 , 表示愿意授予李爱珍女士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曾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施一公说过:我们中国不缺人才 , 但是我们缺少顶尖科技人才!
【能拯救数百万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为何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既然如此 , 我们一边紧缺人才 , 为什么另外一边又主动将顶尖人才推给了老美呢?岂不匪夷所思?老美能做到的 , 我们是不是也能效仿?
推荐阅读
- 为什么要禁用“卫星锅”,到底能看见什么?是我们小看卫星锅了?
- 全球最稀有的金属:至今都没能开采到,每一克都堪称无价之宝
- 多少虎鲸能杀死16米蓝鲸?一场几小时的海湾激战,结局不出所料
- 借钱不还可能构成诈骗罪了,你知道吗?
- 科学家首次观测到白矮星重启氢核聚变,死亡恒星残骸为何还能复活
- 狍子一点都不傻,有能力躲避虎豹,只是人类不按常理出牌
- 新能源车质量碾压燃油车?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份最新报告
- 渐新世的王者巨齿鲨,如果和白垩纪的沧龙狭路相逢,谁能更胜一筹
- 生命只能用生物学来理解吗?从物理学角度探讨生命的起源和本质
- 大闪光灯加大摄像头,这款诺基亚全触屏智能机,拍照不输数码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