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古迹|去一趟不再遥远的黄田坝,与过去不期而遇( 三 )


“到处都是黄泥巴路 , 除了稀稀拉拉几栋农宅 , 人都见不到几个 。 ”
当年从成都市区到黄田坝的公交车很少 , 韩晓英每天从成都青龙街的家骑车近两个小时到黄田坝:“好远哦 , 厂区外围又莫得路灯 , 等骑拢了 , 脚杆都在打闪闪 。 那儿年年轻嘛 , 也不觉得累 。 当年居住和生活条件都很差 , 住的是集体平房 , 吃的是员工食堂 , 每天抢到上茅房 , 要耍只能切飞机场 。 ”

韩晓英和她的剪纸模特队
退休后 , 韩晓英组建的剪纸服装模特队 , 在成都很有影响力:“给你说 , 我的剪纸模特队 , 在黄田坝一转 , 乃至整个青羊区都洋盘得很 。 ”
刘工 , 成飞厂首批援建人 , 飞机设计和制造专家 , 国家正高级工程师 , 培养了三代航天科技人才 。 “当年黄田坝到处都是田坝 , 土路 , 一到下雨天稀泥四处流淌 。 ”刘工还保存着当年修建厂房时穿的高筒雨靴 。
从英俊小伙 , 到耄耋老人 , 从参与建厂、设计、研发 , 刘工在黄田坝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 , 培养了一大批高精尖应用人才 。


陈列于公园内的航模

“还是说黄普最得劲儿 。 不管从哪儿来 , 到了黄田坝 , 统统都要说黄普 。 ”黄普 , 是成飞职工专属语言 。
这种特别的 , 外人听来有些诙谐拗口的黄田坝普通话 , 让刘工觉得是最具生活化喜感的存在:“因为援建队伍中江西人居多 , 与成都人融合后语言发生变化 。 江西老表和成都老表的结合 , 就生成了黄普 。 比如你要爪子嘛?咋个嘛?吃饭叫做恰饭 。 黄普成了厂里面约定成俗的通用语言 , 工作时间长了 , 通常一人会多种地方语言 。 ”
如今 , 除了去体育馆锻炼身体 , 刘工还时不时要去成飞公园溜达 , 看一看亲身参与设计和研发的歼系列战斗机模型 , 找一找当年的感觉 。


公园里的飞机模型与打卡拍照的游客


成飞大道主入口 , 有一大片欧式建筑群 , 这里就是英国小镇了 。 2014年开始的旧城改造 , 让这片原本属于农田的区域 , 摇身一变 , 成为高端时尚商业居住区 。 伴随着沃尔玛等大型商超的入驻 , 大大缓解了黄田坝片区购物难的问题 , 也使得朴实无华黄田坝 , 从此融入了时尚活力的元素 。

黄田坝的新小区
八零后的成飞宣传干事陈冬 , 下班后喜欢跟工友们到英国小镇餐饮一条街上觅食 。
“食堂都吃腻了 , 市区也不想去 , 英国小镇这边有很多好吃又新潮的馆子 , 比如沱江鱼府 。 在一楼选好鱼 , 现宰现杀 , 吃的就是一个鲜 。 这家的沱江鱼和耗儿鱼都不错 , 口感鲜嫩 , 锅底没有牛油红锅那么辣 , 所以能吃出鱼的鲜味 。 ”
自幼在黄田坝片区长大 , 如今已是安康社区书记的王小玲 , 对黄田坝片区有很深的情结 。
“小时候 , 黄田坝给我的印象是神秘又封闭的厂区 , 遥不可及的乡坝头 , 从市区跑一趟要花很长时间 。 那时候的黄田坝 , 都找不到好耍的地方 。 ”


老厂区大门

而现在 , 随着地铁开通 , 黄田坝已经是城市城区的一部分 。
“成飞公园开放以后 , 加上分布在街区里的各种美食 , 黄田坝多了很多可吃、可逛、可耍的地方 , 充分满足了成都人爱耍 , 爱吃 , 爱逛的天性 。 ”
纬七路上的红砖房让王小玲记忆犹新:“在我爷爷那一代是为高级专家修建的宿舍 。 也是至今还保存完好的老建筑 。 当年这是当地最高级的建筑物 , 剩下的都是平房和农房 。 ”


经历半个世纪风雨的红砖房依然静静伫立


曾经的专家楼是当年唯一的高档住房?
“过去生活条件艰苦 , 厂区与外界又相对独立 , 所以厂区内逐步成立了蔬菜公司、粮油站、百货公司、电影院 , 还有专门的开水房 , 厂里面还有亚洲最大的员工食堂 。 ”
如今 , 每到上下班时间 , 穿着整齐的工人像一群蓝精灵从厂大门蜂拥而出 , 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


绿荫下的街道

“这些年变化很大 。 红砖房、人民食堂对面的贸易公司老建筑还在 , 其他像成飞俱乐部都已拆完了 。 ”

厂区铁路旧貌

厂区铁路新貌
身为成飞子弟 , 王小玲很熟悉黄田坝这片成长的地方;“红砖房外的主干道 , 原来称之为中央大道 , 现在改为成飞大道 。 当年路两旁都是高大茂密的法国梧桐 , 夏天在树下行走很凉爽 。 但每到春天树上就会铺天盖地掉毛毛虫 , 满大街到处都在爬 , 吓人得很 , 很多成飞人都有被毛毛虫蛰过的经历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