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点月 倍数 | 交点月 倍数 | 近点月天数 | 交点月天数 | 差值/天 | 年数 | 整年余天 |
1 | 1 | 27.55455 | 27.21222 | 0.34233 | 0.074973 | |
79 | 80 | 2176.809 | 2176.978 | -0.16815 | 5.960137 | -14.5597 |
80 | 81 | 2204.364 | 2204.19 | 0.17418 | 6.03511 | 12.8237 |
159 | 161 | 4381.173 | 4381.167 | 0.00603 | 11.9952 | -1.73597 |
另外考虑要产生大潮 , 则需要朔月或望月 , 即半朔望月周期14.7653天 , 而一个交点月中有一个降交点和升交点两个 , 在计算大潮中也可采用半交点月周期 , 半朔望月周期和半交点月周期的合成周期为0.4847年 , 半朔望月周期和近点月的合成周期0.5659年(实际是0.5268年和0.6050年两个近似合成周期的平均数 , 1.1318年才是误差更小的合成周期) , 都是近半年周期 , 如此朔月或望月在半年中即可出现与交点月、近点月的各种状态中 , 即1年中出现两次半朔望月与近点月、交点月周期的叠加 。
“六气”和“地支”原理“六气”在以上引潮力的解释下 , 实际为6种或者12种日月引潮力的状态 , 6种状态如:
- 近地点与升交点重合的一年
- 近地点领先升交点4.53天的一年
- 近地点领先升交点9.07天的一年
- 近地点与降交点重合的一年
- 近地点领先降交点4.53天的一年
- 近地点领先降交点9.07天的一年
(地月距离将最小值取为0)实际的近点月和交点月会合数据还要和实际全球气候数据进行对应研究 , 以验证以上说法
反向推算12地支纪年的起源时间实际上 , 如果以上理论为真 , 或者说地支纪年的原理就是月球的近点月和交点月的相似公倍数的12年周期 , 则通过现在的月球参数进行反推 , 我们或许可以推断出地支纪年的时间(历史实际记录为公元85年开始) 。 由于“六气”始于风 , 我们假定降交点与近地点重合的一年为地支纪年开始的一年 , 重合时间为一年之正中(夏至附近) , 以2021年的数据来计算平均值(月球运动并不均匀) , 为近地点领先降交点-1.2827天(虚拟天文馆抄录出参数计算得到) , 按照每十二年天象落后地支纪年-1.736天 , 其表明地支纪年会逐渐快于对应的天象节点 , 计算的每年领先平均数会较节点偏大 , 如2021年按照我们上面定义的六种状态 , 应该是近地点领先降交点-4.53537天 , 而实际是-1.2827天 。 则
[(-1.2827)-(-4.53537)
/ 4.53537*365.2422天 = 262天
即现在这两个周期的重合点与“六气”节点(上文定义的6种状态)相差262天 , 再按照每12年相差-1.736天 , 则可反推出需要经历1811年才能积累262天的误差 , 对应公元210年左右(或公元(210-N*2525)年) 。 这与历史记录的公元85年全国全面开始使用地支纪年还有一点差距 , 其中的计算还有些许错误 , 如升降交点的取数 , 一些小的细节也没太注意 。
推荐阅读
- 50年前美国在月球上插下国旗,如今国旗变成什么样了?
- 哈勃望远镜的最新发现——探索宇宙中的神秘结构
- 看!2个古老的疏散星团,它们合并了,这是真的
- 为什么原本撞击地球的陨石,最后都撞在木星上?真是人为安排的?
- 如果月亮消失,你能活几天?
- 北极不断“高烧”,史前生物遗骸接连出现,冰层下的病菌将苏醒?
- 拍了100亿张图,才绘制出的黑洞“大头贴”,原来长这样
- 科学家首次观测到白矮星重启氢核聚变,死亡恒星残骸为何还能复活
- 外太空的五件怪事:他们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