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燕子不但每年繁殖 , 大多数的燕子一年还会繁殖两次 , 而且第二次繁殖要比第一次多1-2只后代 , 并且燕子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吉祥”的鸟 , 很少有人会去主动伤害它们 。 但是 , 尽管这样 , 燕子的数量非但没有明显的增加 , 反而有所减少 ,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
燕子的数量为何不见增加?
01关于燕子
老话说“燕知寒门、狗知新婿” , 意思就是燕子不会在穷人家筑巢 , 而狗虽然没见过但不会对着新女婿狂咬 , 这句老话其实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 因为狗能够通过主人对陌生人的态度来决定自己是否要狂吠 , 而燕子虽然不知道谁家有钱没钱 , 但是它们的筑巢需要一个有利于飞进飞出且能够遮风挡雨的地方 , 而以前穷人家的大门通常很简单 , 根本就没有它们筑巢的点 , 所以 ,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句俗语 。
不过 , 从“燕知寒门”这句话我们也能看出古人对燕子的喜爱 , 时至今日 , 燕子作为一种益鸟 , 依然深受人们的喜爱 , 正是因为这种喜爱 , 人们不但不会伤害燕子 , 还喜欢让燕子在自家筑巢 。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下74种鸟类的统称 , 它们广泛地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其他大陆上 。 当然 , 大多数的燕子都喜欢栖息在野外 , 只有家燕、金腰燕等少数的燕子喜欢在人类的居住地内筑巢 。
金腰燕
燕子是一种偏一夫一妻制的鸟类 , 除非一方死亡 , 否则无论是迁徙还是繁殖 , 它们都有固定的伴侣 。 在我国燕子基本上都是候鸟 , 在每年的春季 , 它们从南方飞往北方繁殖 , 到了秋季 , 它们会从北方再次返回南方(这个南方泛指南半球 , 因为有些燕子要飞往东南亚 , 甚至像雨燕会飞往南非) 。
一般情况下 , 燕子一年是要繁殖两次的 , 第一窝往往在五一前后 , 第二窝要在六月中旬 , 因为第一窝从孵化到育雏需要约35天的时间(15天孵化 , 20天的育雏期) , 在此期间 , 一个繁殖期 , 一对燕子夫妇能够创造8-12只燕子 , 这在自然界的鸟类中是比较高产的存在了 。
02燕子如此能“生”为何数量不见增加?
燕子在鸟类中繁殖力算比较强的 , 虽然要弱于麻雀 , 但是比起喜鹊、乌鸫这些常见的鸟类都要强了很多 , 但是燕子的数量即使在以前 , 也没有明显的增加 ,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有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迁徙 。 燕子作为一类候鸟 , 它们每年都需要进行两次迁徙(来和回) , 而燕子的迁徙短则上千公里 , 长则上万公里 , 无论多远 , 燕子们都是靠自己的一双翅膀完成的 。
但是迁徙是鸟类生命周期中最为艰苦和死亡率最高的阶段 , 在如此长的迁徙过程中 , 会有许多的燕子因为种种因素死亡 , 比如生病和年老的个体跟不上迁徙群 , 就会被淘汰掉等等 。 因此 , 迁徙时较大的损耗是燕子数量不会明显增加的原因之一 。
第二:天敌 。 在自然界中 , 动物的数量不会无缘无故的增加 , 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减少 , 这是因为动物都在各自的生态链中互相制约着(入侵物种除外) , 燕子也不例外 , 它本身也受天敌的约束 。
燕子的天敌主要是天空的猛禽和灵活的小型食肉动物 , 在燕子觅食时 , 会被老鹰、喜鹊抓住吃掉 , 同样的像野猫等小型食肉动物也会捕杀燕子 , 因此 , 天敌的约束 , 也是燕子的数量不会明显增加的原因之一 。
第三:竞争 。 不同的鸟类之间是存在着竞争性的 , 尤其是栖息环境高度一致的鸟类 , 它们的竞争往往更加的残酷 。 虽然燕子选择了人类的住所这种相对安全的筑巢点 , 但是它们依然受到了竞争的威胁 , 在燕子的竞争对象中 , 麻雀是最常见 , 也是对燕子危害最大的 。
推荐阅读
- 银河系中心黑洞你见过吗?首张照片发布,原来长这样
- 雌雄交配才能够产生后代,这是为何?同性怎么无法生育后代呢?
- 太阳系本来不就是九大行星吗,为什么又改了?
- 号称抑制病毒15393倍,国产千金藤素被质疑“夸大药效”,咋回事?
- 火星上发现的那道门,有解释了
- 2008年,NASA火星轨道器曾拍到一排排“树木”,它是怎么形成的?
- 升级后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又回来了,以解决迄今为止最重要的问题
- 基因的“力量”令我们折服,有一些数据,确实受到基因的影响
- 陨石中有DNA,中国又一重大新发现,为早期生命遗传学鉴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