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众所周知 , 石峁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史前古城 , 也出土了数以万的珍惜文物 , 让我们对史前的社会风貌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 值得一提的是 , 专家们还在石峁遗址发现了鳄鱼皮和鳄鱼骨 , 究竟石峁的鳄鱼来自何方呢?如果您也好奇 , 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 看看专家们怎么说 。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神木市 , 坐落在一处绵延的平缓山岗之上 , 因其靠近石峁村而得名 。 自上世纪50年代石峁遗址被发现以来 , 许多考古专家都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经过多年的研究考察和发掘 , 确定石峁遗址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 即防御的外城 , 居住的内城和祭祀的皇城台 , 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 , 比同时期的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的面积都大 , 因此也被誉为“华夏第一古城” 。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掘过程中 , 专家们出土了大量的“宝贝” ,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陶器 , 制作最精美的是玉器 , 比如玉环和石雕人头像 , 表明了石峁先民高超的制玉工艺 。 另外 , 还有最早的壁画 , 虽然都是简单的几何线条 , 但是颜色丰富 , 有黑色 , 黄石 , 绿色和红色等;还在人骨上发现了纺织品 , 证明了石峁先民已经学会了纺织的技术;不过 , 最令人惊奇的还是鳄鱼皮和鳄鱼骨 。
在2012年6月 , 考古专家们在清理皇城台的时候 , 从西侧的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个双鋬鬲 , 即一种烹饪陶器 , 不过可惜的是双鋬鬲已经破碎 。 专家小心翼翼地将双鋬鬲清理出来 , 结果发现里面竟然有一块方形的灰白色硬骨头 , 面积差不多只有硬币大小 , 上面还有密密麻麻的小凸起 。 另外 , 专家们还发现 , 在双鋬鬲的内壁上附着一层黑色的东西 , 闻起来还有一股难闻的异味 , 一时半会也都弄不清什么东西 。 几天之后 , 考古专家们对骨头和黑色附着物都取了样本 , 然后送到了省里的研究院化验鉴定 , 结果化验鉴定的报告显示 , 骨头是鳄鱼腹部的一块甲骨 , 而黑色的附着物则是腐烂的鳄鱼皮 。
考古专家们都纳闷了 , 这不仅是第一次在石峁发现鳄鱼骨和鳄鱼皮 , 也是整个陕西中北部第一次发现有关鳄鱼的东西 , 因此也让专家们对鳄鱼来源产生疑问 。 我们都知道 , 鳄鱼是一种凶猛的动物 , 它生活在河流沼泽地带 , 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分布 。 据史料记载 , 我国有文字可查的鳄鱼最早出现在汉代 , 但是考古研究表明古人熟悉鳄鱼要远远早于汉代 , 比如商周时期就出现过训练和饲养鳄鱼的官员 。
从考古发现来看 , 在古代的南方一带发现的鳄鱼较多 , 比如在长江中下游有扬子鳄 , 在珠江流域有马来鳄 , 在海南岛一带有湾鳄 。 专家们表示 , 南方的气候适合鳄鱼的生长和繁殖 , 因此专家们推测是通过贸易获得的 , 即南方人将鳄鱼或鳄鱼制品带到了北方 , 比如鳄鱼骨制作的饰品和法器 , 鳄鱼皮制作的鼓 。 然而 , 这些推测也不太合理 , 毕竟当时的社会交通不便 , 甚至说没有交通 , 他们也就无法跨过黄河和长江的天堑 。 因此 , 也有专家表示 , 古人的活动范围都极其有限 , 不具备产生南北贸易的条件 。
既然不是贸易 , 那就只有一个推测了 , 即鳄鱼原本是石峁地区的物种 。 现如今 , 陕西和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很干燥 , 但在四五千年之前或许并不是这样 , 比如在石峁遗址一带也和南方一样到处都河流和湖泊 , 并且气候宜人 , 水草丰美 , 不仅仅适宜鳄鱼的繁殖 , 还适合其他一些现在没有动物 , 比如各类水鸟鱼类 , 大象和长颈鹿等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陕西西安的西周镐京遗址中 , 专家们也发现了大量的鳄鱼骨 , 根据当时的青铜器铭文的记载 , 可以确定在几千年前的北方地区确实有鳄鱼 , 而不是贸易交换 。
【石峁遗址出土“谜”样鳄鱼皮,究竟是从国外买来的,还是本地所产】
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 , 我们今天或许已经很难去想象几千年前自然环境 , 因此对一些动物遗骸的出现也产生很多怀疑 。 现如今 , 我们无法再恢复以前的环境 , 但是我们可以积极行动起来 , 保护现在的环境 , 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珍贵的“礼物” 。
推荐阅读
- 八旬老人捕捉全世界最大鳄鱼喂养30年,它至今还未放弃吃老人
- 鳄鱼的眼泪并不是虚伪的表现,甚至很有营养
- 盗墓贼为何都活不长?损阴德并非迷信,有6点科学依据
- 活着被剥皮、虐打、鞭刑:暴利和虚荣面前,它们有无数种死法
- 存活4亿年的“活化石”,蓝色血液救人无数,却被吃到濒临灭绝
- 30张照片告诉你:一切事物在大自然面前都不堪一击
- 鳄鱼为什么没有像恐龙一样惨遭灭绝?跟它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关系
- 盘点那些曾经出现在地球上的巨型生物,你了解多少
- 很多人从小就开始相信的7个关于动物的错误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