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寄予厚望的托卡马克在既定的技术路径上艰苦跋涉时 , 也在不断揉入新的科技元素:不久前 , 人类仿生枪虾而开发了超级加速气枪 , 把核聚变燃料加速到10倍音速以上甚至是20倍音速 , 然后经过特制的弹射过程产生坍塌冲击波 , 瞬时压力较海平面大气压力高出近10亿倍 , 最终开启聚变反应 。 这样的弹射聚变 , 可使托卡马克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
托卡马克尚且如此 , “天基发电站”也肇始于1968年 , 这样获取和利用太阳核聚变能的技术路径 , 不能封闭起来、与蓬勃的社会科技擦肩而过 , 而要自觉与路径之外双向互动 , 迎接技术变革和挑战 。 钡-钳一体钳温器带着青涩 ,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 从新时代的科技成果切入 , 打造与“天基发电站”同方向、后出发的新技术路径 。
2、钡-钳一体钳温器再塑“地球发电站”
钳温器从制冷功能这个本质需求起步 , 走出的迥异于包括传统空调逆卡诺循环在内的“热交换”技术路径 。
同时获得两个专利授权的钳温器技术 , 由几个成本低廉的成熟商品作为部件 , 它们发挥了各自与热能相关的优势:a、热管导热能力远远优于金属铜的超导热;b、固-固、固-液相变材料潜热状态的大储热量和温度平台;c、热电转化部件把热能转化为非热形式的电能 。 钳温器把“热管、固-固、固-液相变材料、热电转化部件”组合起来 , 构造了“高温向低温传递热量”的技术路径 , 来实现目标物自行被钳温的系统功能——目标物废热被热管快速导出、废热再被导入潜热状态、具有恒温平台的相变材料中大量暂储、相变材料中暂储的废热进一步被热电转化为电能而最终摆脱掉热能形式” , 至此完成一个钳温过程 。 “快导出、多暂储、转化掉” , 该过程循环往复 , 直至将目标物钳温到人为设定温度 。
钳温是同时既“自源钳温”又“废热发电”的“嵌合性”制冷过程 , 通过自源“热转化”去直接制冷固、液体目标物 。 被直接钳温的目标物可以再迭代制冷所封闭的气体目标物 , 间接等效出传统空调“制冷空气”的功能 。 它是真正的不用电空调、零碳源乃至空调发电 , 应用范围远大于传统空调 , 称作“不用电空调”只是方便理解的生活化表达 。
高效、实用的钡基电池用作钳温器的热电转化部件 , 钡-钳一体钳温器更具生命力、性能更加强大 , 不再囿于实验室里让人啧啧称奇 , 而是大踏步迈进人类社会 , 尽情释放再塑“地球发电站”的力量 。
钳温器的每个部件都近距离存在于大众生活 , 缺乏神秘感就会被一些人认为它可以信手拈来 , 殊不知有关眼高手低的俗话 , “把简单的事做复杂、很简单 , 把复杂的事做简单、很复杂” 。 钳温器背后浓缩着无形的智慧、毅力和汗水 。 从著名空调品牌巨大投入而不得、并以山寨版的不用电空调而到处招摇 , 来对比不用电空调只是钡-钳一体钳温器的功能之一 , 钳温器的艰辛和价值就不用言说了吧?
“钡钳”一体钳温器具对应用场景没有温差要求 , 这个普适性塑造出了它“不用电”空调的强大特点 , 兼具无风吹无噪音 。 它可以钳温、且直接钳温固、液体目标物的功能 , 也比传统空调更胜一筹 。 加上经济性上的优势 , 使它既具备了置换现有传统空调市场 , 又激发更多制冷新刚需的潜力 , 更利于实现社会化、全球化应用 。 这样 , 它就可以用市场的无形之手“免费”虚拟了一个包裹地球的巨钳温器 , 无数造福一家一户的钳温器 , 手拉手地对地球废热进行热能发电 。 巨钳温器同样具有“嵌合性” ,它对“地球发电站”的成就过程 , 同时也是解救在热浪中煎熬的地球、让全球降温0.5度的过程 。
钡-钳一体钳温器面世之前 , 太阳的核聚变能在地面作为低品位热能 , 不能够被热电转化 , 只能储存在地表-大气圈系统 , 贴着“地球废热”标签被看做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钡-钳一体钳温器一经诞生 , 就变现地-气系统中的地球废热 , 热电转化地球废热为用之不竭的绿色电能 , 使太阳的核聚变能成为了终极能源 。 这样 , 地球嬗变为天长地久的储热库和热库 , 岂不就是“地球发电站”!
三、终极能源是对应人类需求的概念 , 相应探索不能加剧全球变暖的负面影响
终极能源和全球变暖是有内在联系的 。 在没有获得终极能源、还必须依靠化石能源等传统能源时 , 有两个负面影响:首先、传统能源的储量不足 , 不能支撑人类能源的繁衍需求;其次、传统能源的碳排放是促成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