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元宇宙的文旅业,能走出困境吗?( 二 )


基于元宇宙的属性和特征 , 元宇宙与文旅的结合将突破传统旅游“时”与“空”的局限 , 利用数字孪生与云渲染等技术将现实的文旅场景、产品复刻到元宇宙中 , 形成一个数字化的文旅世界 , 游客就可以足不出户体验大好山河 , 让游客获得更有沉浸感、科技感、真实感的体验 。
张东博士指出 , 随着技术的发展 , 元宇宙概念的普及完善 , 除了游客容易留下印象的沉浸式体验 , 文旅出行上的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平台更个性化优化整合 , 也将是元宇宙的重要体现 , 可以说 , 元宇宙将重新定义和改变消费者既有消费习惯 。
“元宇宙的到来将对酒店、景区在经营和销售方面带来巨大变革 , 任何与体验或购买相关的行为 , 都可与元宇宙关联起来 , 例如让旅客提前看客房或是检查床单 , 就连真正在度假的人可能也会去元宇宙解决客服问题 , 在客房点餐 , 购买升级销售的目的地体验产品 , 或者向经理投诉等 。 ”
张东博士认为 , 这些全新的体验和方式势必将提高客户的参与感、体验感 , 从而增加景区流量 , 推动景区数字化和沉浸化的发展 。
另一方面 , 张东博士认为元宇宙对于从事文旅行业的景区管理者、从业者包括文旅投公司等在技术和理念上都有很大的提升 , 有助于产业本身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
事实上 , 在5G、人工智能、AR、VR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 , 文旅产业向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 而疫情的到来则加速了转型的步伐 , 云旅游、云看展成为一种趋势 , 景区、博物馆等地也上马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等项目 。
张东博士表示 , 元宇宙所构建的虚拟空间以及基本特征沉浸式体验与当下文旅产业发展的方向不谋而合 , 元宇宙可以看作是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进一步延伸 。
同时 , 元宇宙的深度发展将可能重塑文旅产业的模式和形态 。 元宇宙中 , 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的深度融合让人们得以换一种方式模拟、感知、体验现实世界 , 刺激文旅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 升级数字文旅生态链 , 形成“元宇宙+”的新型文旅产业形态 。
在张东博士看来 , 元宇宙还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历史、美景走向世界 。
“疫情时代 , 我国旅游业备受打击 , 但随着疫情的防控 , 旅游行业也要重新起航 , 在这个机会下 , 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打造国内旅游 , 怎样让世界更多的人爱上中国山河 。 ”
【拥抱元宇宙的文旅业,能走出困境吗?】元宇宙打破时空限制 , 极大地增强了各地旅游风景区的趣味性和沉浸感 , 人们无需挤在人山人海的景区就能感受各地美景 , 让后疫情时代困守在家中的人们足不出户体验全球著名景点 , 这也给我国旅游业“走出去”带来一次机遇 。
“用数字孪生技术把我国的大好山河复制在数字空间中 , 利用语言多样化 , 去拥抱世界文化共生 , 让全球更多的人在元宇宙中感受中国美景 , 以及背后蕴藏的历史文化 , 我认为这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 ”

张东
数字藏品开启文创新形式

当下 , 数字藏品方兴未艾 , 文旅数字藏品 , 风生水起 。
张东博士指出 , 实际上 , 早在元宇宙概念火爆之前 , 许多文博场馆和文化遗产地景区便探寻将数字科技作为更年轻化的价值传递方式 。 而本次数字藏品的火热 , 重新激发了国内文博机构对NFT和元宇宙的巨大热情 。
据了解 , 数字藏品是一种数字文化消费品 , 凭借区块链技术生成唯一数字凭证 , 对应特定作品、艺术品 , 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 , 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 , 不可分拆、不可复制、不可篡改 。
“文物作为传统收藏品 , 开启数字藏品的新玩法之后 , 目前各大博物馆都纷纷加码 , 开始发掘新机会 , 探索元宇宙时代文化传承的新途径 。 ”张东称 。
目前 , 故宫、国家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机构先后推出馆藏珍品的数字藏品服务 , 央视财经数字藏品、新华社数字藏品、支付宝鲸探、腾讯幻核、小红书藏品、京东灵稀数字藏品等平台也纷纷上线 。 可以说数字藏品成为了景区元宇宙技术变现的成功尝试 。
在张东博士看来 , 目前数字藏品的发展主要有三大特色 。
第一 , 数字藏品市场当下很火 , 但是总体来说也要适当观望 。
“可以看到 , 一些互联网巨头包括风投都投向了数字藏品赛道 , 所以这个市场活力还是比较强的 。 但是 , 目前国家对于数字藏品的政策还不是很明朗 , 市场乱象丛生 , 存在一定的风险 , 可以说数字藏品还处于走一步看一步的阶段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