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雪庵是纸帐篷
帐篷自古有之 , 《墨子》载“幔幕帷盖三军之用” 。 古人一般夜宿于舟船、逆旅或古寺 , 露营常谓之“野宿” , 野宿大多是不得已而为之 。 “处处浮家成野宿 , 时时策蹇作山行” , 陆游的豁达是少见的 。
古代有没有民用的露营帐篷?一个例子见于《武林旧事》 , 宋孝宗陪同太上皇宋高宗去钱塘观潮 , 临时搭建了五十间观潮屋 , 民众有样学样 , “贵邸豪民 , 彩幕凡二十余里 , 车马骈阗 , 几无行路 。 西兴一带 , 亦皆抓缚幕次 , 彩绣照江 , 有如铺锦 。 ”
高濂载“观雪庵”造法 , 是纸帐篷 。 “长九尺 , 阔八尺 , 高七尺 , 以轻木为格 , 纸布糊之 , 以障三面 。 上以一格覆顶面 , 前施帷幔 , 卷舒如帐 。 中可四坐 , 不妨设火餐具 , 随处移行 , 背风帐之对雪瞻眺比之毡帐似更清逸 。 施之就花 , 就山水 , 雅胜之地 , 无不可也 , 谓之行窝 。 ”“观雪庵”并非高濂原创 , 最早出自沈括之手 。 到了清代 ,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记有“就花居” , 也是纸帐篷 , 名字可能就来自高濂那句“施之就花” 。
依学者孟晖的说法 , 观雪庵的设计来自唐宋时代的纸阁 。 纸阁置于室内 , 用于冬天取暖 , 一大妙处是在其中焚香 , 香气久聚不散 。 《遵生八笺》中有梅花纸帐:“上作一顶 , 用白楮作帐罩之 , 前安踏床 , 左设小香几 , 置香鼎燃紫藤香 。 ”
至于行窝 , 典出北宋理学家邵雍 , 其居室名为安乐窝 。 邵雍好交游 , 友人仿安乐窝造屋接待邵雍 , 称为“行窝” 。 邵雍死后 , 有挽诗“春风秋月嬉游处 , 冷落行窝十二家” 。 如今各地民宿 , 因为露营热而搭建帐篷揽客 , 很像行窝的思路 。
《苕溪渔隐丛话》载 , 苏轼任汝阴太守时 , “作择胜亭 , 以帷幕为之 , 世所未有也” 。 苏轼有铭记择胜亭的造法:“乃作斯亭 , 檐楹栾梁 , 凿枘交设 , 合散靡常 , 赤油仰承 , 青幄四张 , 我所欲往 , 十夫可将 , 与水升降 , 除地布床 。 ”宋代《云笈七籤》曾记武夷仙人传说 , 武夷山仙人“武夷君”每年设宴 , “置幔亭 , 化虹桥通山下” , 因此武夷山又称“幔亭” 。 择胜亭的设计和幔亭的传说异曲同工 。
奢华背后的时代变局
张岱在《陶庵梦忆》写“虎丘中秋夜” , 万人合唱“澄湖万顷” , 可以遥想晚明当年的露营盛况:“天暝月上 , 鼓吹百十处 , 大吹大擂 , 十番铙钹 , 渔阳掺挝 , 动地翻天 , 雷轰鼎沸 , 呼叫不闻 。 更定 , 鼓铙渐歇 , 丝管繁兴 , 杂以歌唱 , 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 , 蹲踏和锣丝竹肉声 , 不辨拍煞 。 ”
晚明士风“纵情声色”、“物欲横流” , 原因在于:
一是商品经济发展 。 明中叶以后社会渐以侈靡为尚 , 贱商之传统被遮掩 。 特别在江南一带 , “其俗不儒则贾 , 相代若践更” 。 文人审美走向精致化 , 如王锜在《寓圃杂记》中说的“人性益巧而物产益多” 。 当代历史学家卜正民在《纵乐的困惑》一书中论及:“当每个人都开始追逐原本应属于士绅阶层的东西时 , 这些士绅试图以不断修改审美规则来维护他们优越于后来者的特权地位 。 ”
二是晚明政局衰败 。 万历时顾允成始用“天崩地坼”来形容 。 庙堂之路越来越窄 , 士人便在山水之中开拓精神空间 。 明人范濂感叹“风俗自淳而趋于薄也 , 犹江河之走下而不可返也 。 ”当然 , 亦有钱谦益这般的 , 在亡国后仍缅怀当年“天下物力盛 , 风俗美” 。
三是明末西学东渐 。 西方传教士来华 , 打开了明代士人的视野 。 徐光启和利玛窦编译《几何原本》 , 王徵与瑞士传教士邓玉函编译《远西奇器图说》 。 士人阶层重道轻器的固有思维开始转变 , 实学思潮抬头 。
宋人曾给茶器加官晋爵 , 管茶帚叫“宗从事”、茶磨称“石转运” 。 明人则把竹茶炉称为“苦节君像” , 而把都篮尊为“苦节君行省” 。 “苦节”指竹 , “行省”指游具 。 国事维艰 , 士人追求物欲 , 既为心境的纾解 , 亦是气节的自况 。 只不过有人困于物内 , 有人超然物外罢了 。 (责任编辑:沈沣)
推荐阅读
- 露营|黔江露营指南|湖边、森林、星空都与你相关
- 泾河|福建“任性”的村庄,拿铜钱铺路,当地财神庙很灵验
- 露营|雅安轿顶山,周末露营的好地方哦
- 永川|避暑露营、采果休闲、欢乐萌宠...到永川过一个甜蜜又清凉的夏天!
- 露营|阿里中环线12天行程怎么安排呢?
- 露营|重庆璧山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旅游目的地
- 南湖|长江上载客人数最多的豪华游轮是哪艘,每人的船票价格需要多少钱
- 露营|乘客多,飞机少!缅甸仰光到实兑的机票价格翻倍上涨
- 露营|中国旅游日 | 山西长治推出六大主题旅游线路,涵盖75个精品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