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地区有两种狼:灰狼和郊狼 , 北美的灰狼体型在全世界的狼里面是最大的 , 很多人认为群居的灰狼才是北美地区最大的王 , 但是从目前的观察研究来看 , 灰狼似乎对美洲狮的影响不大 。
从微生境上看 , 美洲狮虽然分布广泛 , 适应能力强 , 但它最喜欢的栖息地类型是岩石地带、陡峭的峡谷以及灌木丛 , 而北美灰狼则更喜欢平原地带 , 在陡峭的峡谷、裸岩地带上的生存能力一般 , 这就注定了它们之间的冲突不会很大 。
北美灰狼群
郊狼虽然顶着“狼”名 , 但它的实力却是非常差的 , 这是一种中小型的犬科动物 , 体重只有7-20千克 , 在北美地区 , 美洲狮、灰狼、猞猁、灰熊、金雕、短吻鳄这些猛兽都被观察到有捕食过成年郊狼的现象 。
所以郊狼不会对美洲狮产生威胁 , 相反 , 在二者栖息地重叠的区域里面 , 美洲狮处处抑制着郊狼的发展 , 例如在内达华山脉东部 , 都生活着郊狼与美洲狮 , 二者共同竞争鹿类等猎物资源 , 所以郊狼便遭到了美洲狮的“暴打” 。
美洲狮追捕郊狼
懂社交的独居者
传统观念里面 , 动物要么群居 , 要么独居 , 之间的界限分的比较清楚 , 人们对于猫科动物的认知 , 仅有狮子是群居的 , 其他的皆为独居动物 ,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 独居的动物似乎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孤独 。
比如生活在白俄罗斯纳利波基森林里的欧亚猞猁 , 就被研究者观察到一定的社会性 , 雄性猞猁并非仅是发情期才与雌性猞猁在一起 , 而是贯穿整个发情期的前后 , 即在发情期之前就已经共同生活了 , 且在雌猞猁生产之后 , 也会参与育幼的过程 。
纳利波基森林的猞猁
美洲狮也是传统意义上的独居动物 , 但如今亦被研究出具有复杂的社会系统 , 它们是独居猫科动物中很擅长社交的一类 , 虽然具有领地意识 , 但多数场合下 , 它们对同类的容忍度很高 , 甚至允许同类共享自己的食物 。
【猫亚科中的战力天花板,美洲狮不仅能打,还很会算账】一群科学家们对13只美洲狮进行了长达3年的追踪研究 , 记录下了242次进食场合 , 发现美洲狮大量的分享食物行为 , 且这种行为在雌性美洲狮、老年美洲狮的身上更为明显 。
野生猫科动物研究机构的美洲狮项目组马克·埃尔布罗克团队曾记录下美洲狮的多次互动场景 , 其中参与“聚会”的美洲狮个体数量最多的一次为9只 。 这种独居动物因为某种原因短暂聚集在一起的行为 , 学术上有一个专业的词汇叫做“短暂集群现象” 。
不仅仅是雌性、老年美洲狮 , 成年雄性美洲狮亦被观察到有食物共享的现象 , 在记录下的一共6次3只以上美洲狮互动场景里面 , 有4次的主角是雄性美洲狮 , 它们将食物分给了自己的配偶、子女 , 陌生雌性美洲狮 , 甚至是陌生雌性美洲狮以及它的幼崽 。
美洲狮的互动
权衡利弊 , 美洲狮这笔账算得不糊涂
猫科动物基本上都具备了很强的领地意识 , 但为何美洲狮却允许同类分享自己的食物呢?其实不仅仅是美洲狮 , 猞猁、老虎、猎豹等都被观察到有分享食物的现象 , 只是在美洲狮的身上更为普遍而已 。
专家们认为 , 这极有可能是权衡利弊之后的行为选择 , 即A美洲狮捕获了猎物之后 , 引来了另一只B美洲狮 , 此时A美洲狮就有两种选择 , 一是进行驱逐 , 二是分享食物 。
大多成年美洲狮都是独居的 , 它最常捕获的猎物是一些鹿类 , 一只美洲狮一餐的食量有限 , 是吃不完一头鹿的 , 而将剩余的食物藏起来 , 就极有可能会被灰熊等具备“清道夫”属性的翻出来吃掉 , 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
所以美洲狮就会有一个考量 , 与其花费大力气冒一定的风险去驱逐入侵者 , 倒不如将自己多余的食物共享出去 , 换得双方安宁 , 这笔账 , 美洲狮算得不糊涂 , 在研究记录下的118次美洲狮互动场景 , 就有70多次是在进食场合下发生的 。
美洲狮的食物共享现象
当然猎物对于食肉动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存资源 , 在匮乏季节的时候 , 是基本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的 , 而如今北美地区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 不仅仅是保护区或者原始环境中 , 就连郊区的生态也在逐渐变好 。
比如在美国的一些州里面 , 甚至有明文劝导群众不要在自家院里种植一些鹿类喜欢的植物 , 以免吸引野生鹿类前来 , 进而引来危险的美洲狮 , 可见美国郊区鹿类数量有多大 , 在这种大环境下 , 美洲狮几乎是不用为猎物发愁的 。
推荐阅读
- 猞猁遇上美洲狮,谁会赢?永恒的自然法则:“杀或被杀”
- 猫科动物美洲狮
- 老虎vs美洲狮,谁的战斗力更强?
- 美洲狮与灰熊,谁会赢得这场大型掠食者之间的战斗呢?
- 天气预报:明天立冬出现大风有什么预兆?看看农村谚语怎么说
- 由涨转跌,一斤最低跌至6毛,商贩苦等出货,网友:还有点贵
- 电话录音可以作为诉讼证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