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颐和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文章图片

颐和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文章图片

颐和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文章图片

颐和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文章图片

颐和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文章图片

颐和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文章图片

颐和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文章图片

颐和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文章图片

颐和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文章图片


“中国园林是一个谜语 。 ”因为我们生活在其中时 , 能忘却时间 , 忘却恐惧 。
春日即将结束 , 但对很多人来说 , 开开心心、轻轻松松出门游玩已成了奢侈 。
春天是何许模样?好像有点模糊 。 可能在朋友圈的照片里 , 可能在遥远的诗文里 。 最近突然想起戏里唱的:“不到园林 , 怎知春色如许?”
到了园林 , 方知春色好 。 因为眼前的良辰美景 , 都能化成赏心的乐事 , 心里便不知不觉多了几分慰藉 。
可如今 , 走进园林很难 , 但依然希望能与大家看看园林 , 不忘春色的模样 。 继续相信春天的到来 , 追赶春天 。

江南园林
前段时间 , 网师园的玉兰开了 , 有位摄影师没有直接拍花 , 而是透过窗子 , 给玉兰录像 。
屋外下着雨 , 玉兰微微摇晃 , 粉粉的娇嫩得很 。 从窗里望着 , 便是“影影绰绰花扶疏” 。 一树花 , 一扇窗 , 一面墙影 ,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样子反而让人着迷 , 这就是江南园林的气质 。

拙政园东园入口的门小小的 , 一个门洞上写“通幽” , 一个门洞上写“入胜” 。 似乎从踏进的那一刻就告诉你 , 最好的风景都藏在幽处 。
整个园子三分之一都是水 , 绕着亭台水榭 。 花木假石 , 回廊小径 , 弯弯曲曲如水一般 。 在长廊上走着 , “一步一景 , 斗转星移 。 ”
透过小飞鸿 , 看到小香洲 , 后面还隐隐露出见山楼 。 顺着见山楼长长的爬山廊走着 , 左边绿意森森 , 右边白墙木窗 , 折叠又隐去 , 景观就这样有了层次 。


就像南京芥子园的主人李渔说 , 园林景观讲究布局结构 , 要布置得曲折幽深 , 直露中要有迂回 , 舒缓处要有起伏 。 白墙、假山、叠石 , 总是要拦你一拦 , 让我们不能直闯 。
“景贵乎深 , 不曲不深 。 ”站在这道门边 , 便看不到更深处的景色 。 庭院深深深几许?在江南园林移步换景 , 方觉春深 。

北方园林
江南柔情婉转 , 而北方苍茫辽阔 。 久居京城的帝王几乎都怀有江南情结 ,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 , 江南园林便成了他心心念念的一个梦 。
他曾七次住在无锡的寄畅园 。 “喜其幽静 , 携图已归” , 所以在万寿山下仿照寄畅园 , 造了一座园子 。
美学教授王振复老师说:“中国园林是大地上的宇宙” 。 而对帝王而言 , 园林最好能装下所有景致 。 可谓“谁道江南风景佳 , 移天缩地入君怀 。 ”

从乾隆到光绪 , 清漪园变成了颐和园 。 大花园一般的皇家园林 , 比江南园林气派得多 。 不似苏州园林一般曲曲折折 , 也不似窗景的含蓄朦胧 。 站在昆明湖边 , 只觉开阔明朗 , 颇有气势 。
从湖边的“云辉玉宇”牌楼开始 , 穿过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 , 直至智慧海 , 南北就是一条长长的中轴线 。 就算想借一点江南的写意和自由气质 , 也不能失了皇家的威严和规矩 。
而湖另一边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 美景长长 , 抬头是画 , 转身也是画 。 上梁枋间 , 满是彩绘 , 若是抬头赏画累了 , 低头随便向外一望 , 长廊的柱子便是浑然天成的画框 , 框柱了湖景 , 依稀可见长长的西堤 。


就算堤上的桃花已经谢了也没事 , 还有大片紫色的二月兰花海 , 或是海棠和丁香 。 颐和园很大 , 大到园里的春色能被中轴线平分 , 大到春天留在这的时间也会久一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