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司徒是什么官职
司徒在汉代与司马、司空并称三公,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相当于隋唐之后的户部 。
周朝之时,司徒是地官之长,以卿任之,最初只相当于三公九卿中的九卿 。
至汉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 。司徒前加“大”,于是,西汉末至东汉初,朝廷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 。
汉光武帝时,改大司马为太尉,司徒、司空前去“大”,太尉与司徒、司空并为三公 。
【古代司徒是什么官职】可见,汉朝之时,司徒位列三公,直至隋唐时将司徒之职改为民部(李世民时避讳改为“户部”),户部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 。
推荐阅读
- 榴莲开盲盒是什么意思
- 白丝带的含义是什么
- 阳历七月七是什么日子
- 变频冰箱有哪些优点 变频冰箱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 工地上帽子是什么级别
-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
- 蓝衣社是什么样的组织
- 抵扣是什么意思
-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 聚丙烯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吗 聚丙烯是什么材料对人体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