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戏|从月薪4000的执行策划,到年入几百万的创业老板:我为什么离开游戏行业?

小游戏|从月薪4000的执行策划,到年入几百万的创业老板:我为什么离开游戏行业?

试错的代价 。

文/托马斯之颅

创业3年来 , 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小高 , 已经做到了一年几百万的净利润 。 但偶尔闲下心来 , 他还是会想起自己在游戏行业度过的时光 。

小高玩过不少单机游戏 , 也是魂系列的死忠粉丝 。 虽然专业不对口 , 但出于对游戏的热爱 , 他花了2年多做铺垫 , 想方设法挤进了一家研发公司 , 成了一名月薪4000元的实习策划——考虑到这家公司的老板曾做出总流水几十亿的项目 , 他相信自己争取到了一个梦幻开局 。

但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 , 他跟随团队先后换过7个项目 , 被996折磨得濒临崩溃 , 甚至开始怀疑一切:正确的方向到底在哪里?这段时间自己都积累了什么?自己对游戏行业到底是不是真爱?最后在被迫从系统策划转岗为文案策划后 , 他放弃了曾经的梦想 , 转而投奔了另一个更有红利的行业 。

在越来越成熟的游戏行业 , 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也许小高的故事 , 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

以下是小高的自述 , 为方便阅读 , 内容有所调整:

01

害 , 成功什么啊 , 我真不算什么成功人士 。

2015年毕业 , 我先进了一家垂直类目的互联网公司做运营 , 但因为犯了一些数据处理的错误 , 也不太认可公司的价值观 , 做了半年多就离职了 。 接下来做什么?我决定从兴趣出发——去游戏行业试试 。

我没有做研发的经验 , 文笔也不好 , 找了2周工作 , 最后只有一家做品牌营销的北京公司给我打了电话 , 问有没有兴趣做商务?我想着可以先干个一两年 , 熟悉一下行业 , 于是就答应了下来 。 可能因为他们比较缺人 , 很快我就通过了面试 , 收拾行李去了北京 。

在这家公司干了2年 , 月薪涨到8000 , 对游戏行业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 于是我跟老板摊牌 , 说还是想做研发 。 他们说给你加薪 , 给你提成 , 你再想想 。 但我当时24岁 , 一腔热血 , 就想试试做一款属于自己的游戏是什么感觉 , 觉得如果没有试过 , 人生会特别遗憾 。 所以最后还是决定裸辞 , 重新开始投简历 。

本来以为有了行业经验 , 这次能顺利不少 。 但找了一个多月 , 依旧没有公司愿意给明确的答复 。 最后我想了个办法:直接给自己做商务时认识的制作人发微信 。

第一个选择是当时刚创业 , 做过总流水几十个亿的SLG的老张 。 老张很快回复了 , 他把我叫到办公室 , 问我会配表吗?我说不会 。 他说这么基础都不会 , 那只能让你做实习策划 。 从零开始 , 一个月4000块钱 , 干不干?

说实话 , 其实我本来做好了老张拒绝我 , 我再找其他制作人的准备 , 而且我也不太喜欢SLG 。 但除开腾讯网易 , 老张算是当时国内最成功的制作人之一;在聊天的时候 , 也能感受到他的壮志雄心……想来想去 , 我还是决定接下这个Offer 。

就这样 , 2018年 , 在毕业3年后 , 我终于进了梦寐以求的游戏研发行业 。

02
进了这家公司 , 我发现策划的工作 , 其实比我想象中要简单一些 。

这家公司有三个项目 , 其中两款项目的核心框架 , 都来自老张的上一款产品 。 而我的直属领导 , 做了十几年游戏的老王 , 刚刚立了一个不是那么套路的项目 , 准备加入更多的战中策略和动画表现 。 但这个项目没有成熟的框架 , 还在摸索的阶段 , 所以我们团队只有3个人 。

一开始我的主要工作 , 是把各个游戏的UI扒下来 , 然后找一个软件拼到一起 , 让大家理解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游戏 。 有时我也会帮另外两个项目整理表格 , 处理客户投诉……总之就是各种基础的事情 , 但当时我很有学习热情 , 感觉一切都很新鲜 。

然而做了两个月 , 我听说另外两个SLG项目不太赚钱:它们一直在买量 , 但怎么优化数据都不好 , 流水可能也不到20万 , 连人力成本都覆盖不了 。 到了2018年7月 , 我们公司直接被另一家大公司收购了 , 老张让我们所有人转型去做……小游戏 。

当时我很懵:怎么事情的进展不太对?但老张承诺说 , 新的公司账上有海量的现金 , 小游戏这个领域也很有机会 , 我们先蛰伏一下吸吸血 , 大家还是一个团队 , 等成功了再出来 。 考虑到我确实掌握了一些系统策划的技能 , 月薪也涨到了8000 , 还交上了社保 , 我决定再继续试试 。

新的项目由老张直接负责 , 很多同事都有10年以上的经验 。 我们简化了传统SLG的设计 , 削减了兵种的数量 , 加入了更多微信好友互动 。 做了2周左右 , 老张拿着Demo去给老板看 。 两个人在会议室聊了快2个小时 , 最后老张出来告诉我们 , 小游戏的红利稍纵即逝 , 公司决定要多试错 , 尝试更多方向 。 于是我们这几十个人被拆成了几个不同的小组 。 至于之前那个项目 , 就先不做了 。

新公司的美术是中台制 , 我被分到的团队只有5个人 。 听同事说 , 这家公司有一个「十四天法则」:从立项到做出能买量的Demo , 只给团队14天的时间 。 如果测试数据不好 , 就要换方向 。 一个程序大哥告诉我们 , 公司的上一个爆款就是用14天做出来的;但另一个有经验的数值策划不信 , 他说就算照着抄 , 这个时间都不一定够 。

考虑到时间这么紧 , 我们很快找到了借鉴的对象:一款扔骰子的小游戏 。 但做到第八天 , 有个老同事来找我 , 说你这个项目肯定不行 , 还是来我们组吧 。 在他的建议下 , 我加入了新的团队 , 后来才知道自己逃过了一劫:之前的项目很快就被解散 , 另一个比我更菜的策划 , 直接就被开除了 。

03
新的团队很大 , 人员配置也很健全 , 我们做的是一款参考《海盗来了》的转盘游戏 , 它很快开启了买量测试 , 我们做了不少优化 , 思考怎么增加更多的分享 , 又该怎么做新手引导 , 调整UI 。 虽然数据没达标 , 但也算不错 。

但计划不如变化快 , 从另一个组新调来的策划给公司合伙人老李提了个建议:他们之前抄过一款Facebook上的农场游戏 , 数据非常不错 。 老李拍了板:大家放下手中的项目 , 我们换个美术 , 改改系统 , 争取再复制一个爆款出来!

虽然项目又被砍了 , 但老板亲自指路 , 又看到隔壁的团队有了成果 , 我们整个团队的热情还是很高 。 到了这个阶段 , 我也基本掌握了反拆解游戏的技巧:配表格、写文档 , 扒功能 , 定层级……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吧 , 虽然和我刚开始想的不太一样 。

但很快我发现 , 新来的策划Leader做的工作越来越少 。 记得有一天早会他没来 , 我要独自面对老李看不出情绪的脸 , 讲解当天的工作安排 , 然后对接所有程序和美术 , 一会儿讲解这个功能 , 一会儿去催素材 , 一会儿又回答表配没配错……整个一天过得特别崩溃 。

当时公司是9:30上班 , 10:30下班 , 一周六天 , 每一天我的头都是涨的 。 午休吃完饭 , 头碰到桌子最多30秒就能睡着;晚上回到家也是倒头就睡 , 再一睁眼 , 闹钟就响了 。

这么做了4周 , 我们终于等来了买量测试的机会 , 但结果让人失望:数据是过了标准线 , 可完全没达到老李的预期 , 肯定没法成为爆款 。

一模一样的思路 , 为什么你的同事能成功 , 你却不能呢?老李之前做过那么NB的项目 , 也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 为什么眼光还是不准?也许这个行业成功的逻辑 , 就是这么难找吧 。

04
虽然项目没做成 , 但事情又有了新的转机:之前我们团队有一个资历很老的程序员 , 在工作空闲之余 , 复刻了一款经典的FC游戏 , 跑量试了试 , 数据非常好 , 老李看到之后眼睛都亮了 , 他号召大家放弃农场 , 都投入到这个项目 。

这个FC游戏的原版只有几十关 , 内容不太够 , 于是我们从另外的游戏借鉴了新的玩法 , 还加入了双人模式 。 一番改动之后 , 它的数据依旧很好 , 曙光仿佛就在眼前……但这个时候大家突然发现 , 游戏的付费设计有很大的缺陷 。

付费模式是老李亲自提的:他说要还原街机时代的情怀 , 卖复活币 。 但按照现有的底层架构 , 玩家退出之后缓存就会清除 , 本来就能重新开始 。 而且当时iOS小游戏也没开付费接口 , 愿意付费的用户就更少了 。 最后大家没想出办法 , 项目又被砍掉 , 整个团队被合并到了另外一个组里 , 改做SLG小游戏——一切好像又回到了原点 。

新的团队很大 , 有现成的系统策划 , 于是他们让我改做文案 , 设定世界观 , 编辑人物对话 。 就这样又干了一个多月 , 我越来越怀疑自己最开始做研发的决定 。

在入职之前 , 我以为就算做不出爆款 , 自己也能在一个专业领域慢慢成长 。 但这半年我就像一只无头苍蝇 , 做了7个项目都没有成果 , 还被换到了新的岗位 。 想学点儿数值方面的知识 , 也压根挤不出时间 。

2018年末 , 我再也熬不下去了 , 离开了这家公司 , 重新开始投简历 。 这一次我想试试自己真正喜欢的品类 , 但投了不少动作游戏公司 , 简历都石沉大海 。 我又找到另一位创业的制作人 , 问能不能加入他们 , 他最终只给我发了一个商务的Offer , 但后来因为版号出了问题 , 这个岗位也被撤掉了 。

这样过了两个多月 , 眼看自己的现金流中断 , 存款越来越少 , 我越来越苦闷 , 于是找了一位之前认识的 , 在天美的朋友聊天 。 他跟我介绍了自己团队做研发的方法 , 以及公司的一些项目 , 我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研发与研发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 更残酷的是 , 凭我的背景 , 恐怕这辈子也不会有机会去腾讯做游戏 。

心灰意冷之下 , 我听从一位朋友的建议 , 开始接触跨境电商 , 拿出刚加入游戏行业的劲头 , 买了几本书慢慢学习 。 一开始我交了几万的学费 , 也曾有几十万的资金被平台冻结 , 但好在游戏行业让我养成了相信数据的习惯 , 也教会了我一些类似A/B Test的工作方法 , 加上选品的运气比较好 , 我渐渐站稳了脚跟 。 去年公司的利润 , 也能有个几百万 。

讽刺的是 , 我离职之后 , 这个团队终于做出了一款月流水1000万以上的项目 , 而且还得到了游戏葡萄的报道 。 听说那年不少一线同事都分到了8-9个月的工资 , 按我最后涨到12000的月薪来算 , 也有10多万——也许我还是太没有耐心了吧 。

05
这两年走过来 , 我发现做出一个正确的人生选择 , 真的太重要了 。 作为一个60-70分的普通人 , 在游戏这样很成熟的行业 , 我肯定混不出来 。 而且我的性格也不适合做研发:我更会为接触到的新事物兴奋 , 真要在一个岗位耕耘10年也沉不下心 。

但说实话 , 我的家庭条件还可以 , 之前炒股也赚了钱 。 如果没有这些创业的底气 , 当年我只能要么继续做策划 , 要么回去做商务 。 运气不好 , 没碰到好的公司和项目的话 , 恐怕现在已经「毕业」回老家了吧 。

我对游戏行业的感情很复杂 。 我人生最快乐的几年 , 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毕竟那是我的青春 。 我也理解了那家经常换项目的公司 , 毕竟它为了转型真的非常努力 。 创业以后我明白 , 这是试错的代价 。 在电商行业 , 你如果不知道哪个产品更好卖 , 也会每样先买50个样品 , 都铺上去看看数据 。 只不过在游戏行业 , 每一次尝试都要花费更多人的时间 。

现在我公司要盯的事情比较多 , 玩游戏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 最近连老头环都没怎么碰 。 比起行业新闻 , 我更关心中美关系 , 因为这会影响我的钱袋子 。 至于会不会重回游戏行业?都快30岁的人 , 就没必要再做梦了 。

偶尔我也会想起一些曾经的同事 。 比如有的人做了十几年游戏 , 在郊区买了房 , 背了很重的房贷 , 工作非常努力 , 孩子好几岁了 , 连爸爸都不会叫 。 而那些真正赚到钱的同事 , 大多还是因为抓住了2014-2015年的红利 。 毕竟在一个成熟的行业 , 只有公司、老板、团队、项目、岗位都选对了 , 才有成功的机会 。 而像我一样的大多数人 , 并没有足够的视野和权力 , 做出正确的选择 。

有时候我还会想起一场难忘的面试 , 面试官的名字我已经想不起来 , 只记得他看上去快40岁了 , 是一个爆款的主策 。 天南海北闲聊了一阵子 , 我问他:做了这么多年游戏 , 赚了这么多钱 , 你做过最好的游戏是哪一款?他想了一会儿 , 说是自己入行做的第一款游戏:《石器时代》 。 我问为什么?明明你现在做的游戏这么成功 。 他的语气有点儿激动:\"因为它是《石器时代》啊!\"

当时我不知道这句话该怎么接 , 面试结束 , 大家就这么离开了房间 , 身旁的同事说面试官刚才好像要哭了 , 我还有点儿迷惑 。 但现在我懂了 , 在他怀念的时代 , 做游戏还不太赚钱 , 大家入行只是因为纯粹的热爱 。

(文中小高、老张、老王、老李均为化名 。 )

【小游戏|从月薪4000的执行策划,到年入几百万的创业老板:我为什么离开游戏行业?】
游戏公司招聘季 | 人才市场残酷现状 | 工业化之战 疫情下的上海圈 | 版号 | 二次元下个阵地 三七抢人 | 天美技术策划 | 游戏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