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售价“六方” ,《春逝百年抄》成为又一部让SE亏损的互动电影?

电影|售价“六方” ,《春逝百年抄》成为又一部让SE亏损的互动电影?

文章图片

【电影|售价“六方” ,《春逝百年抄》成为又一部让SE亏损的互动电影?】电影|售价“六方” ,《春逝百年抄》成为又一部让SE亏损的互动电影?

文章图片

电影|售价“六方” ,《春逝百年抄》成为又一部让SE亏损的互动电影?

文章图片

电影|售价“六方” ,《春逝百年抄》成为又一部让SE亏损的互动电影?

文章图片

电影|售价“六方” ,《春逝百年抄》成为又一部让SE亏损的互动电影?

文章图片

电影|售价“六方” ,《春逝百年抄》成为又一部让SE亏损的互动电影?

文章图片

电影|售价“六方” ,《春逝百年抄》成为又一部让SE亏损的互动电影?

前阵子刚说完Square Enix精打细算 , 就连《古墓丽影》这样的顶级IP , 只要不赚钱都舍得卖掉 , 但熟悉的朋友知道 , 只有一件事对于SE来说是不计成本的 , 那就是拍电影 。 从让Square亏到破产的《灵魂深处》 , 合并之后05年的《圣子降临》 , 包括17年配合FFXV造势的《王者之剑》 。 锱铢必较拿从玩家手上挣来的家底 , 不遗余力地拍电影 , 然后拍一部砸一部 , 这种屡败屡战的毅力和决心 , 游戏界SE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

把SQUARE亏没了的《灵魂深处》

最近 , SE又发售了一部片儿 , 之所以说是发售 , 那就是因为 , 形式并非是院线电影或者平台网剧 , 而是真人影像游戏(FMV) 。 在传统音像影视界屡屡碰壁的SE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主场——还得做成电子游戏 。
老夫聊发少年狂
《春逝百年抄》是一部真人拍摄的悬疑游戏 , 名字听上去像是恋爱AVG , 但题材实际上却是非常标准的“新本格派”侦探推理 , 讲述了一个历时长达百年的追凶故事 , 回溯到不同时期的日本社会 , 野心不小 。 游戏方面由参与开发《合金装备5》的伊东幸一郎担任导演 , 同时早年他也是《428:被封闭的涉谷》、《诡计对逻辑》的剧本设计 , 搭档则是《尼尔:自动人形》的制作人之一的江原纯一 。



从就职Chunsoft到Konami再到Square Enix , 这次的创作企划中以外聘自由人的身份主导开发 , 游戏可以说是业界老兵兴致所至的一次实验性尝试 。 有趣的是 , 在去年 , 作为他们老同事的小高和刚 , 《弹丸论破》系列的创作者 , 同样脱离本社Chunsoft后尝试开发了FMV悬疑游戏 , 也就是笔者介绍过的《Death Come Ture(终结降临)》 , 剧本表现受到摄制水平的局限 , 最后差点砸了王牌制作人的招牌 。 “本是同根生”的两组人马在相邻的年份撞车同类游戏 , 说没有憋着一股劲是不可能的 。



所幸 , 本作的制作有SE买单 , 相关的拍摄规格也刷新了类型游戏的上限 , 无论是布景、服化还是演员阵容 , 都脱离了此前FMV草根团队小打小闹的规模 。 一些资历较深的老演员纷纷表示 , 能够在片场租用的山庄豪宅中住宿 , 是一件不常有的从业经历 。 虽然游戏的总体流程控制在15小时以内 , 但开发组设计了相当数量的game over镜头 , 所以最终拍摄素材超出预期 , 对应的便是摄制时间同样可观 。



分饰多角的扮相也非常考验演员的表演能力
之所以没有选择3DCG动画而是真人摄影 , 制作人认为这和题材息息相关 , 尽管现在的动画技术已经非常强大 , 但也只能达到模拟日常生活的水平 , 与专业演员的表现力尚有差距 。 本作是一个以烧脑推理为核心卖点的游戏 , 更需要拿捏角色的微表情来创造戏剧感 , 当然 , 玩家在看到真人角色进行互动时 , 代入情感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 游玩过程中还会频繁运用到演员分饰多角的手法 , 变装的趣味性是使用CG角色无法完全展现的 。 可以说 , “百年抄”的目标明确 , 就是以推理游戏爱好者为目标 , 希望通过足够的资金打通类型的藩篱 。


扮演家主的榎木孝明和男主演平冈佑太都出演过著名的侦探电视剧《浅见光彦》主角

两代名侦探的同台可能也是制作人选角时的私心

以游戏开发出身的两个制作人 , 在影视摄制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阻力 , 现场即时调度50人的团队 , 以及无法事后修改影片的性质都与游戏开发流程完全不同 。 最后演变为让演员自由发挥 , 群策群力 , 也让参演者感受到了游戏工作室的创作氛围 。
百年春逝别离难
既然是推理故事 , 游戏的剧情就是重中之重 , 不得不提 , 但反过来讲 , 剧透又会让游戏的价值大打折扣 , 所以 , 只能旁敲侧击来解说一下 。
首先 , 所谓“新本格派” , 就要谈到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历史 , 从距今100年的1923年 , 江户川乱步发表《二钱铜货》开始 , 岛国有了本土题材的本格推理小说 , 有趣的是 , 这也是本作游戏的起始年 , 所谓“百年抄”亦有向推理小说百年历史致敬的意味 。 本格推理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考验读者 , 作者在扉页之中约法三章 , 例如必须是凶杀案、不能出现有高科技侦破手段、最终嫌犯必须早已出现在文中、“侦探”角色不能是罪犯 , 甚至还有一条 , 不能出现中国人 , 因为彼时海外都认为国人会武术 , 属于犯规......构成“本格推理十戒” , 在全部线索展示完毕后 , 作者也会明文标注读者可以开始挑战推理 , 推理小说可能就是最初的互动游戏 。



在大量作者的迭代之中 , 作者与读者的对抗游戏出现了争强斗狠的情况 , 凶杀手法愈加离奇 , 让小说的故事部分难以信服 , 同时 , 在繁文缛节的限制下 , 推理作家也有江郎才尽的意味 。 于是就出现了变格派 , 主张推理小说向一般小说靠拢 , 情感元素与推理部分同样重要 , 注重阅读性而非游戏性 。 后续50年代又出现了“社会派” , 以犯罪事件切入 , 很多时候只是很普通的刑事案件 , 但展现人物内心与时代背景才是作者的真意 , 可以看到虽然硬派本格推理爱好者没有消失 , 但推理游戏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是逐渐淡出发展脉络的 。

游戏煞有介事地将日本推理小说的里程碑记载下来

直到80年代 , “新本格推理”横空出世 , 为读者带来了新时代的侦探故事 。 题材不吝以科幻、神秘、甚至是武侠和鬼怪 , 故事会抛出独特的设定 , 但只要在这些世界观下自圆其说 , 读者依旧能达到自主推理的目的 , 理论上 , 能一球打翻嫌疑人的名侦探柯南 , 派出武林高手缉凶的少年包青天 , 都算是新本格 。
来到本作 , 矛盾核心点就是世上存在着可以长生不老的“非时香果” , 围绕这块“唐僧肉” , 展开了近百年的连环谋杀 。 既然是新本格 , 那么这个长生果多少是有点效力的 。 我愿称本作为推理版的“只狼” , 要素在一些方面多有重合 , 例如病态盛开的常樱、诡异民俗的村落、背负使命的家族 , 我们也可以看到想死却死不了的人 , 或者是为求理想而不得不变成怪物的人 。 对樱花凋谢有狂热审美的大和民族 , 会不约而同地将其和不老不死的追求结合在一起 , 游戏最终的主旨也是赞美花开花落、生老病死、天理循环、从容地完成人生 。 在这方面 , 比起“只狼”的国仇家恨 , “百年抄”里传达的脉脉温情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



另外 , 作为“新本格”一派的传统 , “叙述性诡计”的手法也成为了游戏中最重要的一个谜题 , 简单说明一下 , 就是作者在有意地误导读者 , 使用逻辑上的思维惯性来理解故事 。 例如 , 描写小明看到美女就两眼放光 , 读者就会默认小明是男人 , 实际上他不能排除是女的 , 甚至可能是一条狗 。 这个“叙诡”关乎到游戏的玩法和表现形式本身 , 两相结合 , 真是非常的巧妙 , 在商店评论区让许多人表示不枉票价 , 当然咱们也就点到为止 。
斗转星移凶犯缉
推理游戏在玩法上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 , 就是玩家无法主导推理思考 , 游戏又是以猜选择题的形式推进 , 于是没有了推理小说的参与感 , 变成了文字冒险的橙光游戏 , 说实话没有什么太好的解决手法 。 打越钢太郎的《Zero Escape》系列直接将推理移除 , 变成了玩家参与感更高的密室逃脱 , 《弹丸论破》更是改成了玩休闲小游戏 , 来模拟玩家的动脑过程 。 本作在传统的选项游戏中 , 给出一些原创的改进 。


同一个线索也能引出截然相反的两种【假说】

玩家可以将对话过程收集到的证词 , 与预设的问题相结合 , 得到各种不同的【假说】 。 这些【假说】作为最后与嫌犯对峙时的武器 , 拿出来反驳 。 与直接举证“异议”的不同之处就是 , 【假说】会引导玩家重现整个推理过程 , 哪怕是完全错误的说法 , 也会给出一套思维逻辑 , 至于能否说服敌人 , 就要依靠玩家的判断了 。 这个解决方案将玩家从“侦探”的身份变换到了“法官”的身份 , 思考比较不同假说之间的合理性 , 作为判断者的参与度大大提升 。 游戏还设计了一个主角脑内的辅助者 , 帮助玩家梳理各层假说背后的关系 , 确定多方印证下的嫌疑人 。

游戏内置了大量的地形说明  但是似乎作用不大
在实际游玩之中 , 游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
首先是推理游戏爱好者的观点 , 游戏在杀人手法上并没有太出彩的设计 , 例如布置随开门触发的发声机关 , 让第一发现人认为凶手刚刚逃脱 , 或者是伪装尸体来混淆案发时间 , 都是已经被用滥的套路 , 游玩过程中常有一种看到现场就已经猜个大概的情况 , 缺乏惊喜 。 游戏前半段的两个案件设置了阶梯难度 , 类似于其他游戏中的新手教程 , 可能是为了迎合不擅长电子游戏的玩家 , 但对于本身针对的推理游戏爱好者受众 , 过于简单 。 后期游戏则渐入佳境 , 【假说】系统的乐趣逐渐显现 。
第二 , 如果是影视剧的爱好者 , 就会发现故事的展开过于平缓 , 永远是案发—推理—对峙的三段式 , 而且情节全部为文戏 , 反倒是有些AVG游戏站桩对话的刻板 。 推理环节需要比对大量无厘头的假说 , 也会让习惯观影的玩家无所适从 , 打破叙事的连贯性 , 如果能推出无障碍的传统模式可能反而更能争取这一边的观众 。



最后 , 就是游戏的价格 , 达到了50美元水平 , 作为一部游戏 , 流程未免太短 , 作为一季日剧 , 显然又超出了观众的付费意愿(50美元都可以订一年会员了) , 所以发售后能自得其乐、享受游戏的玩家数量不会太多 。 或者可能就会是出演明星的粉丝 , 才会原价首发入手 。 游戏的优势是真人播片 , 理应面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 主机方面的全平台发售是远远不够的 , 需要在移动平台做一个低价的移植版本 , 或者捆绑在一些视频平台的订阅服务里 , 反倒更能引发广泛讨论 , 让游戏内容发挥更大的商业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