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浙里甘孜·山海情深” 。 2021年6月 , 浙江携手甘孜 , 再续“山海情” 。 在“浙甘携手”一周年到来之际 , 为充分展示浙江甘孜结对一年来取得的成就 , 打响“浙里甘孜”品牌 , 平台开设了“浙里甘孜”专栏 。 专栏通过“浙里甘孜·我们这一年”“浙里甘孜·挂职风采”等板块 , 突出展现浙江对口支援甘孜实施的重大项目、取得的重大成就、民生的显著改善 。 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积极宣传浙江甘孜两地互派干部人才典型先进事迹 。 奋进新时代 , 开启新征程 , 浙江甘孜将一道奋力画出“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最大同心圆 。
他是“行吟在云端石渠的‘东临’诗人” , 在严晓鸿老师所作诗集《石渠诗纪》中 , 杭州市临平区对口支援甘孜州石渠县工作分队队长郭欣玮如是序 。
陋室笔耕记诗事
match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 , 路过那烙着民族印记的石渠县中学教工宿舍楼 , 透过援派教师宿舍的阳台玻璃 , 依稀可见清冷的灯光下 , 两张拼凑在一起的藏蓝色沙发上 , 围坐着那张藏红色桌子的是一个伛偻着背 , 时而托腮思考 , 时而会神凝视 , 时而奋笔疾书的长者——老严 , 杭州市临平实验中学严晓鸿老师 。
他是杭州市首批对口支援四川省甘孜州专技人才队伍里年龄最长者 。 他如同一个浪漫少年 , 记事以诗 , 践事力行 , 构思当下 , 憧憬未来 。
配把教改金钥匙
严晓鸿老师作为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行者 , 长期担任专职课改办主任、教改处主任、教科室主任 , 他对教育改革尤为敏感 。
面对石渠县基础教育学科教学和教研现状 ,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引导老师们走专业化发展路子 , 针对学科组的实际问题专门研制了《石渠县中学校语文学科建设实施细则(试行)》 , 得到校方充分认可 。 在付诸实施前的“石渠县中学校语文学科建设方案” 解读会上 , 严老师“一石激起千层浪” , 引起语文组二十多个老师的热烈反响 。
“做”为课堂教学之要义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 , 严晓鸿致力于教师课堂教学方式革新 。 他是国内普高“做学教一体化”教学理念的首倡者 , 有关课堂教学(含视频)比赛、研究论文发表和研究成果获奖多达30项(篇)以上 。 在石渠县教体局的推荐下 , 严老师特地为四川省“国培计划”——石渠县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学员作了题为《做学教一体化:新技术视域下课堂教学的新形态》教改讲座 , 得到了在场200名学员的阵阵掌声 , 赢得一致好评 。
不仅如此 , 严老师与学校签订结对带徒协议 , 收了几个谦虚好学的青年教师为徒 , 开展了一系列的传帮带活动 。 他认为石渠的学生急需一门基于藏语境的《汉字“识读写用”速成教程》 , 他更希望他的徒儿们能够致力于这一“民生”工程建设 。
打
通“阳光”
文化的任督二脉
“石渠 , 太阳吉祥部落 , 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 ”
“石渠人民 , 不缺信仰 , 不缺激情 , 不缺智慧 。 ”
为了推进石渠县中学“阳光教育” , 严晓鸿老师煞费苦心 。 在石渠县中学第一次文化建设专题研讨会上 , 他提出“阳光”的核心内涵是“高明”——就是要求全体师生“达高理明”“明理高达” , 这一解读得到了学校的高度认可 。 后来他还
作了《石渠县中学校“阳光”文化结构体系》的诠释——对文化之源、文化之壤、文化之形、校名内涵、文化核心、校标、办学理念等内涵都一一作出全面而富有特色的解读 。 这样 , 一颗枝繁叶茂的“阳光”文化大树终于在石渠县中学生根发芽了 。
严晓鸿老师 , 就是一位这样有情怀的诗者 , 诗情不减 , 年逾知命却依然诗心浪漫 。
严晓鸿老师 , 就是一位这样有信仰的师者 , 诗教不懈 , 尘埃已定却依然笙歌迭起 。
来源/ 浙里甘孜
编辑/ 段尚银
【旅游日|浙里甘孜:行吟在云端石渠的“东临”诗者——严晓鸿】
推荐阅读
- 旅游日|国内热门旅行景点,每一个都能惊艳到你,快来看看吧!
- 旅游日|格鲁吉亚已经认命!
- 旅游消费|走进”冰岛“,带你看看真实的“冰岛“现状
- 丽江|造纸术泽被域外(三)
- 旅游日|后疫情时代民宿应整合资源,尝试品牌化、集群化发展
- 南浔古镇|喜欢自驾游的车友们认为一天自驾多少公里合适?
- 济南|好消息:明起济南19家景区可半价或免费游
- 旅游消费|珠峰纪行:高原晚春耕(图)
- 旅游日|消费者爱去的三线城市,美女随街可见,建筑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