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渔业数据显示 , 壶口段到三门峡非常适合渔业资源的发展 , 因而在这周边确实分布着很多土著鱼的产卵基地 , 比如 , 分布在陕西境内的北方铜鱼产卵场 , 每年5-7月刚好就是它们繁殖生长的高峰期 , 而且成年北方铜鱼可以长到20-30公斤左右 , 是黄河里有名的土著鱼类之一 。
不过 , 黄河水变绿虽然为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但是黄河渔业资源却并未进入繁盛期 , 反而很多的鱼类数量在递减 。 据黄河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显示 , 在上世纪80年代 , 黄河发现的鱼类有大约191种 , 但是到了2000年的时候只剩了82种左右 , 减少了将近一半以上 。 而且以前黄河里很多的鲤鱼、北方铜鱼、兰州鲶、刀鱼等的数量也在大幅度减少 。
关于黄河鱼类资源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人为过度的捕捞和水质污染是一方面 ,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各种水利工程的修建对鱼类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 所以 , 如何在不影响水利功能的前提下 , 降低对黄河鱼类的影响也就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难题 。
其次 , 黄河水适度地呈现绿色并不是一件坏事 , 但是也要警惕这种过度的深绿是不是水质污染带来的超富营养化的征兆 。 因为据媒体发布的视频和照片上可以大概看出 , 黄河壶口段的水质颜色普遍呈现藻绿色 ,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河水中氮磷等含量比较高 , 才导致藻类大量繁殖 。
而众所周知 , 氮磷等化学元素的主要来源就是生产、生活等工业污水和废水的大量排放 。 所以 , 很多人看到黄河水的颜色 , 不由地表示担忧 , 认为如果污染加剧 , 那往后在黄河蓄水和水量减少期间 , 黄河的中下游会不会爆发严重的“水华”等灾难呢?答案是否定的 。
黄河水是变绿还是变清?实际上 , 目前很多专家表示 , 黄河水由黄变绿只是一种很短暂的自然现象 , 因为从以往的黄河数据上可知 , 每年6月下旬左右 , 小浪底大坝的高位明流洞和低位排沙洞会被同时打开 , 到时候 , 黄河上游的万家寨、三门峡等水利工程会适时躺泄 , 从而将淤积的泥沙逐渐向下游排出 。
这就是黄河的调水调沙工程 , 此工程要持续20天左右 , 而在此期间 , 随着黄河水量和泥沙的大幅度增加 , 黄河中下游 , 包括壶口段的“青山绿水”景观就会很快被“黄水”取代 。 也就是说 , 黄河水5月变绿 , 但6月下旬又将会变黄 。
而且就目前来看 , 黄河壶口段水质变绿发展成超富营养化的概率很低 , 因为水质超富营养化这种污染 , 一般多出现在不具备流动或水流不畅的水域中 , 但是黄河水却是奔流不息的 。 所以黄河水变绿 , 其实也暗示着其水质在逐渐变好 , 换言之 , 黄河水短期变绿也意味着黄河水在变清 。
因为黄河浑浊的泥沙主要是来源于黄土高原及其风沙区 , 但是从2000年至今 , 经过二十多年的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和水利工程的拦沙 , 黄河的泥沙含量在逐渐减少 。 而且从黄河水文站的监测数据可知 , 三门峡2020年的输沙量只剩3.44亿吨 , 比过去70年的平均值减少了约62%左右 。
与此同时 , 小浪底、花园口等水利站的输沙量也在逐步降低 , 这也说明黄河水正在逐渐变清 。 当然更重要的是 , 近些年 , 黄河干流和支流的水污染治理项目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 据黄河水质的检测数据显示 , 截止2020年 , 黄河流域中I类水、II类水、III类水同比增长了11%左右 , 而劣V类水基本已经全面清除 。 也就是说 , 黄河的水除了变清之外 , 其水质也得到显著提高 。
【贵州|黄河壶口瀑布绿波奔腾,河水为何由黄变绿?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总之 , 从目前的大环境来看 , 黄河水变绿是短暂的 , 但是水质变清却是未来的大趋势 , 相信在未来 , 黄河的生态环境会变得越来越好 , 黄河会呈现名副其实的“绿水青山” 。 对此 , 你认为呢?
推荐阅读
- 重庆|重庆这些地方绣球花开,打翻了初夏的调色盘!
- 盐城|沿海盐城,绿肺之城,美丽富饶
- 周边游|不可思议的史前地下建筑——马耳他
- 苏州|节假日,想外出散心,那苏州景点绝对是个不二人选
- 重庆|游客看到重庆“大足石刻”景点!网友:这真是世界文化遗产
- 古镇|周庄:令人沉醉的江南第一水乡
- 古镇|夏季野钓,钓位找这3种类型,大鱼基本“藏”在这里,一钓一个准
- 古镇|希望穿行过漫山青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