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概念解读、标准要求与实施路径( 三 )


3、多样化产品结构
首先是旅游要素结构多样 , 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基本要素 , 能够提供多样化、特色化服务内容 , 不仅要保证要素体系的数量足够多 , 能很好满足旺季游客需要 , 同时还要保障要素的创新性 , 如地道的餐饮美食、多样的住宿设施、特色的交通工具、丰富的娱乐活动等 。
【生态旅游|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概念解读、标准要求与实施路径】其次是旅游吸引物结构多样 , 面对日益变化的客群 , 不仅要有传统的高等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度假区 , 同时还要有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城市旅游、研学旅游等专项产品 , 形成完整的吸引力谱系 , 提供多种旅游产品组合和线路服务 。
4、独特性品牌形象
在品牌形象上 , 要挖掘区域文化旅游产品特色 , 找到能够代表区域旅游特色的唯一性元素 , 设计并建立符号化表达方式 。 该元素是区域的文化符号 , 通过符号的传达即能够让国际游客联想到区域 , 实现符号化等价传播 , 形成鲜明的国际旅游品牌形象 。
在品牌宣传上 , 不仅要做好中国市场的传播与推广 , 更要注重国际市场的营销与宣传 , 让更多的国际游客了解区域旅游特色 。 区域要围绕主力国际客源市场 , 通过当地消费受众认知的传播渠道开展旅游宣传 , 克服旅游营销的国别障碍、语言差异和认知距离 。
5、在地化环境氛围
当前 , 游客的关注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高等级旅游吸引物 , 城市的一条街巷、路边的一块绿地 , 甚至是一个造型独特的厕所 , 都可以作为游客争相打卡的旅游目的地 。 因此 , 要在全域景区概念的引导下 , 不断完善城市文化风貌建设 , 构建良好的在地环境氛围 , 让每个角落可驻足、每座建筑可阅读 。
高度注重本土文化的挖掘 , 塑造独特的城市文化特性 , 让游客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实现“诗意的栖居” , 在旅游中显现了自身 , 获得了真理 , 寻找到了本真的自我 , 实现了对生活热情的重燃和对处世态度、价值观念的升华 , 能够起到“以文化人、以旅化人”的作用 。
6、便利化政策举措
面对国际旅游市场 , 要做到口岸设施现代化、出入境手续方便 , 鼓励中国旅游城市面向国际主力市场加大航班频次密度 。 出入境手续应该按国际通行的方式 , 对主要客源国的旅游者实行旅游签证和在72小时内免签 , 同时应方便中转客人作短暂停留 。
加快推进国际自由贸易岛、自贸区的建设进程 , 优化机场、港口免税店布局 , 完善离岸退税政策 。 可总结上海市先行先试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经验基础上 , 面向中国重点旅游城市推广实施人民币“自由兑换”政策 。
7、智慧化城市治理
首先是智慧文旅建设 。 要搭建以“一中心N平台”为核心的智慧文旅服务体系 , 综合运用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 , 丰富文旅管理“神经末梢” , 汇聚融合政府各管理职能部门数据资源 , 提升城市感知能力 , 打造区域文旅综合管理智慧化“一张图” 。
其次是智慧城市建设 。 文化旅游具有包容性特点 , 旅游活动需要城市各个元素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 因此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 打造城市“智慧大脑” 。 推动文旅行业管理同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城管等系统充分对接 , 夯实算力底座 , 构建数字孪生城市治理体系 。
8、现代化基础设施
首先是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 。 旅游交通便捷程度是衡量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基本要求 , 要构建以机场、港口为国际外环 , 高铁、高速为中国内环 , 公交、地铁为城市循环的立体交通网络 , 帮助游客实现高效、快速、安全、直达的交通环境 , 降低旅行过程中的交通时间成本 。
其次是国际化的目的地标识 。 多语种标识体系是世界各国不同文化、语言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活动的基本条件 , 要推动重点交通枢纽、高等级旅游吸引物、城市公共场所建立多国别语种标识体系 , 并提供专业化人工服务 。
最后是完善的旅游紧急救援体系 。 要合理布局的各项救助服务设施 , 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 推动中国救援报警方式与国际进一步接轨 , 实现旅游安全事前宣传、事中提醒、事后总结全流程保障 。
9、专业化人才团队
区域旅游发展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 一方面 ,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 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从事各项旅游服务活动 , 在服务国际游客中尤其需要懂语言、懂文化、懂风俗的专业人员 。 另一方面 , 旅游业对管理方式和业态创新的要求非常高 , 唯有不断利用人才挖掘产品潜力 , 开发更多创意产品 , 才能够紧跟市场洪流 , 加强市场迭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