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酒、八马茶业IPO梦碎,茶酒“银行”梦醒时分( 二 )


他表示从2005年到2007年 , 普洱茶市场首次出现崩溃后 , 许多买了茶并没有喝的藏家 , 打开后才发现茶不好喝 。 “大家现在追的老茶大部分是在2008-2013年之间生产的 , 但这部分茶叶受制于当时的技术并不好喝 , 放的时间再久也不好喝 。 ”
所以在当下普洱茶企业的眼中 , 很多人藏的老茶没有什么变现的价值 , “就是买回来改造成小茶饼 , 再通过销售渠道卖出去也很难—— 一来这个茶很贵不好卖 , 二来茶消费者因为它不好喝也不会认 。 ”
而与李震的茶生意不景气几乎一样 , 刘悦秋的高端酒零售连锁店 , 在今年4月底不得不关闭了超过60%的店面 。
刘悦秋是2012年瞅准机遇进入高端酒零售市场的 , 鼎盛时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成都六个城市拥有直营和加盟共15个销售门店 , 销售包括茅台、五粮液、郎酒、习酒等一系列高端酒水 。
“2020年虽然有疫情 , 但我们的销售其实受影响不大 , 因为毕竟有电商平台做支撑 。 说实话当时来买酒的顾客都是一箱一箱的拿 , 而不是一瓶一瓶的买 。 ”刘悦秋对《一点财经》表示 , 那是一个酒类经销商的好时光 。
实际上 , 从2018年开始 , 高端酒的金融属性就有意无意被赋予了出来 。 而各家的老酒在二手市场的交易活跃 , 也让某些人动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
尤其茅台的一骑绝尘 , 再加上价格不断调高和人为的爆炒 , 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这个市场并投资进去 , 希望通过囤积高端白酒获取衍生价值 , 从而拿到高于投资的收益 。
他进一步表示 , 就是这种金融属性 , 让很多高端白酒的销售额高的吓人 。 “去年上半年 , 很多老顾客来都是论件买酒 , 甚至有一些酒 , 比如说茅台、特定年份的青花郎等酒 , 顾客都得提前在官网预约 , 定时来提货 。 ”
在他看来 , “今年的高端酒一定不好做 。 ”原因也很简单 , 原本消费高端酒的人群目的大概有三:一个是送礼 , 一个是投资 , 还有一个是自用 。 其中规模最高 , 销量最大的就是投资 。
据他所知 , 有些人笃定很多高端酒 , 尤其是酱香酒会升值 。 “因此去年非茅台酱香酒涨势非常快 , 像郎酒的销量就曾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 。 ”
但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市场颓势的苗头 , 对此刘悦秋认为 , 持续的疫情可能影响了很多投资者的信心 , “去年年底的时候 , 我们茅台以外高端酒的销量就下滑了近5成 。 ”
到了今年春节之后 , 他发现市场进一步显示出下滑的趋势 , 而且萎缩非常快 。 “3月份我们个别门店居然出现了一个月销售额都不过万的事情 , 这还别说支付房租了 , 连员工的工资都不够 。 ”
目前除了茅台 , 其他的所谓高端酒都出现了积压 , 他表示“甚至某些后来成长起来的酒企 , 由于去年上半年通过炒作卖的不错 , 年底对标茅台进行了涨价 , 结果我们3、4月份一瓶都没有卖掉 。 ”
因为销售端无法变现 , 刘悦秋承担了巨大的资金压力 。 叠加疫情的影响 , 他仅保留1-2家门店的规模 , 其他门店只能关门歇业 。

上不了市的大佬
当下茶和酒这对“难兄难弟”遇到的问题只在渠道端吗?
4月28日 , 曾被酒业投资人寄以厚望的四川郎酒IPO再次折戟 。 虽然有当地媒体从郎酒股份方面获得确认 , 因原计划募集资金项目已建成 , 根据公司发展需要暂停上市 。 但从郎酒2020年6月递交上市申请书至今的一系列表现可以看出 , 经营上遇到问题以及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流失的历史难点没有处理好 , 是其屡次在IPO面前碰壁的重要原因 。
在酱香热潮流中 , 郎酒作为茅台的小兄弟 , 用了几年时间打造出仅次茅台第二大酱香的地位 , 并一度将旗下产品出厂价涨到了1000元以上 , 超过了茅台 。 与之相对应的是 , “郎酒的存货与资产负债率双‘高’问题在整个行业也是有目共睹” , 香港证券公司知名分析师林曦对《一点财经》表示 , 根据IPO招股书数据 , 2019年郎酒股份资产负债率66.06% , 而茅台的负债率为22.49% , “郎酒负债率约为茅台三倍” 。
按照同花顺iFind统计 , 2019年18家白酒上市公司平均负债为32.34% , 郎酒负债率超过行业上市企业平均负债率近2倍 。
郎酒给出的解释是“因为投资扩产以及存货的增加造成的” , 林曦进一步表示郎酒的存货占营收比例较同行也高出一截 。 “IPO招股书里的数据很清晰 , 截至2020年底公司的存货高达100.98亿元 , 高于当年的营收93.37亿元 。 其中 , 2020年半成品存货79.52亿元、库存商品10.70亿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