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 , 他又收购村民们的牛羊粪便 , 改良沙石的土壤结构 。
为了保证葡萄酒的质量 , 刘金启更是重金聘请全球顶级的葡萄种植专家 , 以及世界一流酿酒专家 , 只为打造出中国独有的“贺兰山葡萄酒” 。
【16年前,山西煤老板豪掷6亿在荒漠种葡萄,被嘲人傻钱多,现怎样】
2014年 , 在经过整整8年的艰辛和努力后 , 刘金启终于迎来了他期盼已久的一天 。
这一天 , 宁夏贺兰山一间大厅里 。
随着一声浑厚的“开瓶”声音响起 , 来自海内外的30多名品酒师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 现场人声鼎沸 , 气氛热烈 。
瓶盖刚一打开 , 顿时酒香四溢 , 芳香扑鼻 , 整个大厅弥漫着浓烈的酒香 。 品酒师们一边轻啜着红酒 , 一边惊叹:“味道非常醇正!”、“这是我所喝过的口感最好的葡萄酒!”、“与波尔多的葡萄酒不相上下!”
8年的辛勤付出 , 此刻终于有了回报 。 刘金启激动得像个孩子似的 , 搂着工人就哭 。
然而 , 正当刘金启憧憬着贺兰山葡萄酒的美好明天时 , 他又被现实狠狠打了一巴掌 。
原来 , 刘金启的红酒虽好 , 但因为国外红酒的先入为主 , 国内葡萄酒没有知名度 , 因此消费者并不买账 , 葡萄酒一上市就遭遇了滑铁卢 。
对此 , 刘金启的家人和好友都劝他 , 给红酒贴个国外的标签 , 再转回国内销售 , 就可以变成抢手货 , 而且价格比原来要高上几倍 。
刘金启听了之后大为恼火:“我们自己生产的葡萄酒 , 为什么要贴上国外的标签? 国产酒就这么丢脸吗?就算亏完身家 , 我也要让宁夏红酒闯出名堂!”
而刘金启的“固执” , 也让家人怒极生怨:前期烧了8年的钱 , 花了6个亿 , 却1分钱也没赚到 。 照这样烧钱下去 , 不知道何时才是尽头 。
老婆一气之下要回娘家 , 儿子更是扬言要与他断绝父子关系 。
刘金启再次顶住了来自家人的巨大压力 , 他一边持续投入推广市场 , 在国内10多个大城市设立直营店 , 一边寻找机会参加国外葡萄酒大赛 。
2015年 , “法国吉伯特国际红酒挑战赛”中 , 一款来自中国的葡萄酒 , 在12450个酒品中经盲品脱颖而出 , 成为震惊国内外的黑马 , 一举拿下金奖 。
而这款酒 , 正是来自刘金启的宁夏葡萄酒 。
自此 , 刘金启的葡萄酒一战成名 。
刘金启载誉归来之时 , 正是贺兰山红酒的翻身之日 。
一扫往日“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局面 , 海内外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
多年的积累 , 刘金启的葡萄园不断扩展 , 从当初的7500亩 , 变成了现在占地3万多亩 , 还解决了当地1万多民众的就业问题 。
除了经营好自己的葡萄酒酒庄外 , 刘金启还计划 , 划出一半的地 , 用来建造100个小酒庄对外开放 , 帮助其它有意发展葡萄酒事业的人 。
他说 , 买家只要有意愿 , 他可以帮他们建造厂房、引进机器、配备酿酒人员 。 所有葡萄酒种植和酿造方面的技术 , 他都有丰富的经验 , 能够为他们提供最直接的帮助 。
如今 , 在刘金启的带动下 ,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的加入这里 , 宁夏也因此打造出“拥有葡萄产地55万亩、酒庄200多个”的特色名片 。 而当地村民收入也有了大幅提高 , 从最初的4000元/年收入 , 增长到40000元/年收入 。
刘金启也因此被当地民众亲切地称为“刘大善人” 。
电视剧 《山海情》 中 , 扶贫干部们历经重重困难 , 从零开始 , 帮助宁夏西海固的百姓 , 把飞沙走石的荒漠戈壁变成了宜居宜业的塞上江南 。
而刘金启 , 也用自己16年扎根荒漠 , 勤恳耕作的努力和汗水 , 为宁夏浇灌出了一张闪闪发光的葡萄酒名片 。
凭着一腔坚忍和毅力 , 坚持“还富于民 , 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初心 , 刘金启创造了戈壁荒漠上的葡萄酒神话 。
他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 诠释了中国企业家“达则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 。
-END-
作者:南瓜先生
编辑: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