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身上从不见藤壶,藤壶也会欺软怕硬?挑选宿主也是有条件的


虎鲸身上从不见藤壶,藤壶也会欺软怕硬?挑选宿主也是有条件的


文章图片


虎鲸身上从不见藤壶,藤壶也会欺软怕硬?挑选宿主也是有条件的


文章图片


虎鲸身上从不见藤壶,藤壶也会欺软怕硬?挑选宿主也是有条件的


早些时候 , 人们对于藤壶这种海洋寄生生物并不是特别熟悉 , 但随着它进入了海鲜市场 , 便很快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美味 。
单从外形特征和味道上来讲 , 藤壶与海鲜市场中其它的贝类海鲜似乎同属一类 , 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 因为藤壶根本不是贝类 , 而是节肢动物 。 什么是节肢动物呢?我们所熟悉的昆虫、蜘蛛以及虾和螃蟹都属于节肢动物 。 但与上述这些节肢动物不同 , 藤壶是寄生的 , 而其最长附着的地方就是船底、海上石油平台以及海底电缆之上 , 总之 , 凡是具有硬质表面的物体都可以成为它的附着对象 。 藤壶除了会附着在这些地方之外 , 它还对鲸鱼情有独钟 , 比如座头鲸、露脊鲸以及灰鲸就是它们最喜欢的宿主 。

那么看起来不会动的藤壶是怎么附着到这些移动的物体之上的呢?
藤壶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节肢动物 , 理论上它们自己就可以完成繁育 , 但大多数情况下藤壶都是异体繁殖的 , 一个藤壶会将一根细管插入到另一个藤壶之中 , 并将自己的精子通过这根细管输送过去 , 当藤壶卵成功受精 , 一个新的藤壶便诞生了 , 不过新生的藤壶与它们的父母可是一点都不像 , 它需要经历数次变态发育才能够成为它们父母的样子 。 最初的藤壶幼体是一种浮游生物 , 此后它们发展为无节幼体 , 然后在变为腺介幼体 。 腺介幼体是藤壶的一种非常特殊的幼体形式 。

之所以说腺介幼体是一种特殊的幼体形式 , 是因为处于这种形态下的藤壶不需要进食 , 此阶段它们唯一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附着物 。
藤壶的腺介幼体具备一定的游泳能力 , 但它们移动的主要方式还是依靠水流的被动牵引 , 当它们被水流带到一个附着物上时 , 它们并不会急于与之绑定 , 它们会用自己的小触手在上面缓慢移动 , 目的就是考察这个附着物是否符合它们的条件 , 如果确定了是“对的那个人” , 它们便会用自己的触角在接触面上进行附着 , 不过此时的附着被称为“暂时粘贴” , 因为这种附着是很容易移动的 。 之后腺介幼体会进一步确认接触面是否适合附着 , 如果确定无疑就会将暂时粘贴转化为永久性粘贴 。

与附着物完成永久性粘贴的藤壶会开始它一生中最后的一次变态 , 就是由腺介幼体转化为真正的藤壶 。
完成最后一次变态之后 , 藤壶会释放出一种液态物质 , 这种液态物质会通过组装和交联的方式形成胶质物 , 将附着变得更加牢固 , 这种物质就被称作“藤壶胶” 。 这种雌雄同体的生物繁殖速度是很快的 , 一旦有少量藤壶附着于某处 , 很快就会发展成为一大片 , 而大量藤壶的附着对于所有附着物而言 , 都不是一件好事 。 船底的藤壶会减慢船只的速度 , 石油平台上的藤壶会增加其结构自重 , 而海底光缆上的藤壶则会加快其腐蚀速率 。

对于生物而言 , 藤壶就更加烦人了 , 被藤壶大量附着的鲸鱼会痛苦不堪 。
那么 , 问题来了 , 为什么虎鲸身上就几乎从未见过藤壶呢?难道藤壶也会欺软怕硬 , 只敢对须鲸下手 , 不敢招惹凶猛的齿鲸吗?当然不是 , 因为同为须鲸的蓝鲸 , 身上也很少出现藤壶 , 藤壶的主要附着对象就是座头鲸、露脊鲸和灰鲸 。 其实藤壶挑选宿主也是有条件的 , 这种寄生生物具有明显的“向能性” , 也就是说附着物的表面能越高 , 藤壶就越喜欢 。 那么什么物质的表面较高呢?粗略来讲 , 表面越粗糙、颜色越深的物体 , 表面能就越高 , 藤壶就越喜欢 。

座头鲸和露脊鲸都是深黑色 , 而灰鲸的体色也较深 , 所以都比较受藤壶的青睐 , 而蓝鲸体色偏蓝 , 所以不招藤壶喜欢 。
【虎鲸身上从不见藤壶,藤壶也会欺软怕硬?挑选宿主也是有条件的】虎鲸不也是深黑色吗?是的 , 但颜色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 虎鲸的游速可以达到时速50公里以上 , 远非时速只有10公里左右的座头鲸可比 , 而藤壶幼体的游泳能力是有限的 , 所以很难附着在虎鲸的身上 , 而且虎鲸的体型也要比那几种须鲸小很多 , 藤壶就更不容易命中目标了 。 可见 , 要想成为藤壶的宿主 , 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 , 第一就是体型够大 , 第二是游速缓慢 , 第三则是体色要深 。 而在三个因素之中 , 游速又是最重要的 , 当然 , 船舶的航行速度也很快 , 但它们总会停下来 , 所以就着了藤壶的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