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博士和硕士待遇差不多,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要读博士呢?
认为博士和硕士待遇差不多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即便是从国家发放的研究生补助来看,博士和硕士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博士现在一年国家补助1.5万元,硕士补助额度为六千元,当然各个学校还有自己的补贴额度 。因而,即便是从国家补助这一单项指标来看,博士和硕士就已经有比较大的差别 。

文章插图
在其他待遇方面,博士和硕士也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比如在奖学金方面,博士生的国家奖学金每年是三万元,硕士生的国家奖学金是两万元,在其他一些专项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方面,博士和硕士也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的,以中国首都某TOP2顶尖大学为例,硕士生的每年的学业奖学金只有1万元,而博士生则为4.8万元 。
硕士生的住宿待遇一般也是不如博士生的,国家规定硕士生是两人一间,博士是一人一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少有学校能够做到,因而更为普遍的情况是硕士生四人一间,博士生两人一间 。
所以,硕士和博士的待遇上的可观差异还是存在的 。
许多人选择读博士的原因不一定是因为待遇的问题,而且应该绝大多数人读博士不是为了待遇而读,因为如果为了比较好的待遇的话,根本没有必要去读博,在本科或者硕士毕业后就可以直接去企事业单位工作,而且工资和福利待遇也一定会比学校里面好很多 。
选择读博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有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理想的,不管是哪个学科,在读博之后,都会自主、不自主的进入比本科、硕士阶段更为深入的学习和研究阶段 。只有在较长时间的深入研究之后,才会才学术上有自己的建树 。读博,许多时候读的不是学位,而是一种情怀,至于这种情怀怎么去具体界定,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
其他网友观点上海交大每年都会发布就业质量报告,在2014版的报告里,上海交大的博士毕业生平均签约薪水的确低于硕士毕业生 。不只是2014版报告,2015和2016版的报告里边也是同样的情况 。上海交大2017版的就业质量报告不再把博士硕士的数据分开 。估计也是一样的 。
但是我认为,如果把报告的前后文贯穿起来思考,是无法推理出“读博士没有用”这个结论 。上海交大就业质量报告之所以出现博士毕业生的薪水低于硕士毕业生,是由一些特殊情况造成的 。

文章插图
博士毕业生薪水低于硕士毕业生
上图就是题主所说的2014版上海交大就业质量报告,所谓博士毕业生薪水低于硕士毕业生的说法就来源于这张表格 。
硕士毕业生的平均值是10.85万,而博士毕业生的平均值是10.39万 。
上海交大2015年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是:硕士毕业生平均签约年薪为11.4万元,博士生是10.4万元 。
上海交大2016年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是:硕士毕业生平均签约年薪为 12.25 万元,博士毕业生平均签约年薪为 12.10 万元 。
所以公开发布的报告中,连续三年都是硕士高于博士 。2017版的报告已经发布,博士硕士被混称为研究生了:博士硕士被混成研究生了,本科毕业生平均签约年薪为 12.78万元;研究生平均签约年薪为 14.60万元 。

文章插图
博士毕业生薪水低于硕士的原因
请看上图,我用的仍然是题主所说的2014版报告 。之后的2015、2016、2017也一样 。
大家发现一个明显特点了吗?
上海交大的博士毕业生40%以上去了医疗卫生单位,还有近20%去了高校,硕士毕业生主要是去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三资企业 。
上海交大就业质量报告中所说的薪水,是指毕业时签订的就业协议上的薪水,简单的说就是第一年的年薪,转正之后的薪水,和毕业三年之后升值之后的薪水,报告中并没有提及 。
所以博士生薪水低于硕士生的原因在于行业差异,而不是学历差异 。
博士到高校有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等,这些并没有统计到签约年薪中 。是到高校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副教授工资会涨,但是这份就业报告只统计了签约的年薪 。
医疗卫生单位抢博士不像高校这么夸张,但是有博士学历的人在医疗单位评职称明显优于硕士 。就业报告中也没有覆盖这个情况 。
大家抓着报告中的一个数据,议论纷纷,所以上海交大在后来的就业质量报告中都强调,薪酬与学历正相关 。下面这段话来自于16年的报告:
本科生年薪集中于 8-10 万元,硕士生和博士生年薪则集中于 10-12 万及 15-20 万 。总体而言,薪酬与学历成正相关 。

文章插图
总结一下:所谓博士生和硕士生待遇差不多,甚至说博士生不如硕士生,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是统计报告数据抽样范围造成的一个误解 。
如果你真的就此放弃了读博,那真是太傻了 。
我就告诉你一句话就行了:硕士毕业生到高校应聘当老师,是没资格单独谈工资待遇的,博士毕业生到非著名高校应聘,都有资格和人事处单独谈待遇 。
其他网友观点不知道题主的“待遇差不多”依据来自哪里 。仅以就职领域而言,我觉得两者的差别不是主要体现在就职后的薪酬上,而主要体现在就职门槛、平台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上 。
下边我主要以高校为例,结合高校内部两者的差别来谈一下 。

文章插图
首先,现在中国几乎绝大多数本科及以上院校都设置了入职学历门槛:博士研究生学历 。不仅如此,很多985、211大学还规定必须为“海归”博士 。从学历而言,很多硕士研究生已经被卡在了门外 。
其次,从职业发展平台和空间而言,博士优势明显 。仅以高校教师最关注的职称评聘而言,博士毕业两年之后就能自动升为讲师,而硕士研究生得需要5年 。现在,随着博士学历教育的普及,很多高校在副教授、教授层面也相应设置了学历门槛,如副教授和教授评聘需要拥有博士学历 。从这点来说,仅仅拥有硕士学历,在高校要想进一步发展是举步维艰的 。而在高校,教师收入直接和职称挂钩,高级职称的老师比低职称老师的基本收入要高出很多 。
最后,低学历低职称的老师,在高校的一系列“人才项目”、“科研教学项目”、“荣誉”评定方面,也会由于其中存在的学历门槛处于劣势 。
综上,在高校,高学历和低学历之间的差别很多时候会形成一种“马太效应”,薪酬起点可能差别不大,但用不了几年,差别就会越来越明显 。

文章插图
即便不局限于高校,在其他单位,很多时候学历高的人比学历低的人更有优势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功到自然成”,设想,有一个升迁或提薪机会,两人能力、业绩差不多,两难选择下,学历的优势可能就会体现出来 。
【既然博士和硕士待遇差不多,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要读博士呢?】以上,供参考 。
推荐阅读
- 近期和未来中国的粮价会大幅上涨吗?
- 什么时候吃水果营养最好吸收?
- 王煎是哪个国家的
- 汉桓帝和汉灵帝是什么亲属关系
- 桶装水和自来水最好的选择是啥 教你正确的饮水养生
- 酸奶和酸乳一样吗
- 生育险到底能报销多少 怀孕不想上班又想要生育险可以和公司商量吗
- 花生和大豆的售价差不多。为什么榨成油之后,价格却相差很大?
- 小儿心率和正常心率不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