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号”抵达柯伊伯带,拍下外太阳系真实画面,让人无法想象( 二 )



柯伊伯带
但是我们也知道 , 小行星如果撞击地球 , 很有可能会造成生物灭绝事件 , 比如六千五百万年前的恐龙灭绝事件 , 元凶就是小行星 。
大家可能会觉得柯伊伯带的小行星都已经被太阳的重力捕捉锁定了 , 因此不会轻易进入到太阳系中心 。
但是天体的运动轨迹是十分复杂的 , 由于宇宙的广阔 , 天体之间的距离很大 ,所以大多数时间中 , 柯伊伯带中的小行星之间都是互不干扰 , 但是整个太阳系甚至整个宇宙 , 没有任何一个物体会停止运动的 。
实际上太阳此刻也是带着太阳系大大小小的天体在银河系的猎户座旋臂中围绕着银河系中央的超级黑洞旋转着 。 在这个过程从 , 太阳系必然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天体 , 这些天体很有可能会撞击到柯伊伯带的小行星 , 然后引发连锁反应 。

太阳系天体旋转前进
这时 , 柯伊伯带的天体就有可能进入到太阳系内侧 , 对我们的安全产生威胁 。
柯伊伯带的真实情况其实一开始人们是不知道在太阳系外围还有这么多小行星围绕着的 。 科学家们曾经认为 , 在太阳系的边缘 , 会因为太阳引力的减弱 , 导致无法留住天体 , 所以大多数天文学家都会认为在太阳系的外围是空无一物的 。
但是经过地平线号的探测以及拍下的真实画面 , 现在科学家们已经能够确认那里的确拥有大量的小行星天体 。 这些小行星的主要构成成分是金属和岩石 , 还有大量的挥发成分被冻成固体 , 然后形成的小行星 。

柯伊伯带小行星
通过研究地平线号检测的数据 , 科学家们发现 , 组成这些小行星的物质来源主要有三个:①地外天体被太阳引力捕捉;②太阳系刚刚形成时各种天体之间碰撞产生的碎片碎屑;③如氦气、甲烷、氢气等原子序号比较低 , 比较容易挥发的气态物质 , 逃逸到太阳系边缘后被极低的温度冻成固态 。
而且在柯伊伯带的小行星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 它们之间会发生碰撞 , 相互融合或产生更多的碎片 , 在这个过程中 , 就有可能会形成体积巨大的小行星甚至矮行星 , 直到最后甚至会形成像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一样的行星 。 毫无疑问 , 这样的外太阳系都是此前人们无法想象的 。

柯伊伯带小行星也会碰撞
为什么要研究柯伊伯带作为普通人而言 , 没有多少人会关注天上的星星什么时候会掉下来 , 也不会有多少人关注天上的行星有什么成分 。 我们每天仅仅是为了活下去 , 就基本要拼尽全力了 。
但是这些问题我们不考虑 , 总有人需要考虑的 , 为了保证整个地球的安全 , 所以科学家们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研究这些问题 。
探测柯伊伯带中小行星的位置和构成成分 , 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 一方面是为了预防柯伊伯带上的小行星对我们造成威胁 ,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研究柯伊伯带的小行星构成物质 , 分析柯伊伯带的形成原因 , 从中了解太阳系的形成过程 。

柯伊伯带能够解密太阳系形成过程
首先 , 柯伊伯带中的被冻成固态的挥发物质 , 这些都是地球十分稀缺的资源 , 比如甲烷 , 这是一种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燃料 , 在柯伊伯带却是固体状态只要能将其回收 , 就能因此获得大量的燃料 , 除此之外 , 在柯伊伯带还有大量的水冰和氨冰等等物质 , 这些都是人类活动需要的资源 。
在太阳系边界收集资源当然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情 , 我们此时此刻最应该做的其实是标记好柯伊伯带上每一颗小行星的位置和轨迹 , 然后计算出是否有小行星有可能会对我们产生威胁 。
除此之外 , 计算好小行星的运动轨迹 , 还能帮助我们研究行星的生成过程 。 一直以来行星的生成环节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 , 甚至科学界一度以外只有在恒星系诞生的一瞬间 , 才有可能产生大量的行星 。

行星运动轨迹计算方式
但是这个理论并不太符合我们的观察 , 随着天文学的发展 , 科学家们渐渐认为在恒星系基本定型后 , 依旧有可能会产生行星 。
直到柯伊伯带的发现 , 从侧面佐证了这一观点 。 许多太阳系形成初期产生的碎片被保留在柯伊伯带和小行星带上 , 这些小行星虽然质量小 , 相互间的距离大 ,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 这些小行星还是会在引力的作用下互相吸引 , 发生撞击和融合 。
科学家们认为 , 我们所熟识的冥王星 , 就是这样一颗由柯伊伯带小行星组成的矮行星 , 而且冥王星周围还拥有五颗卫星 , 这五颗卫星明显也是由柯伊伯带小行星组成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