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 , 还有网友晒出了疑似此次广告文案作者的朋友圈截图 。 图中 , 这位疑似作者表示:“没能给华仔写成歌词 , 但阴差阳错写成文案 。 ”
“这件事真的又给广告圈带来一地鸡毛 。 ”对于这次事件 , 在上海从事多年市场投放业务的Maya唏嘘不已 , “我们圈内很关注这件事 , 看奥迪官方和代理公司后续如何反馈了 。 ”
《人民日报》评论中也提到:这起事件不能以道歉结束 , 而应成行业反思契机 , 如何构筑有效防范机制 。
创意“内卷”的广告圈 , 要自省更要突破
一方面是品牌对广告宣传产生的效益与转化愈发关注 , 另一方面是各类产品的赛道竞争也在加剧——对于身处产品推广一线的广告行业来说 , 创意“内卷”是长期存在的事 。
“我们接触过一家4A公司 , 他们在接到一款针对年轻人市场的饮品广告单子后 , 在3天内招募了七八位大学生兼职参与文案的拟定 , 不过这是在征得品牌同意的情况下 。 ”Maya坦言 , 有的广告创意方会直接向甲方提供完成度较高的广告样品作为参考 , 但如果缺乏监管和复核 , 品牌很难了解到广告创意的真实来源、是否有版权纠纷等问题 。
“从业内角度说 , 这次都不能算抄袭 , 可以说是照搬 。 被挖出来几乎是必然的 。 ”Maya解释 , “大多时候 , 广告行业的‘内卷’都是软性的 , 比如参考别人的文案 , 也会进行多重修改 , 创作方举证的 。 ”
不过 , 随着互联网曝光度和大众法律意识的提升 , 不少品牌和商家在广告上翻车的案例开始被翻出 。
近年 , 优信二手车的宣传曾被曝出抄袭韩国明星广告;某银行将另一家公司“所有的精打细算 , 都是在为爱打算”广告语加工成“妈妈的每一次精打细算 , 都是为爱而存”;游戏史上大作《战神》的创意总监在采访中抛出了相仿度极高的手游海报 , 被网友发现出自上海友塔网络之手 , 而该公司出的手游海报 , 大多抄袭了国外优质游戏作品的宣传海报……
事实证明 , 没有前期积累的“一鸣惊人” , 只可能是昙花一现的空中楼阁 。
【刘德华、奥迪、百万大V轮流上热搜!这起“车祸”谁该负责?】当然 , 好的作品依然存在 。
作为电影预热片的《啥是佩奇》 , 用通俗的表达 , 展现了对跨越文化代沟的思考 。 电影正式上映时 , 带着家里老人一起来看的家庭数激增;咖啡新锐品牌三顿半发布的《贾樟柯的个人声明》 , 把“甲方不断加需求”的职场痛点放至台面 , 在观众共鸣中 , 顺其自然打出了包容多种口味的新品“超级桶”;天猫联合运动品牌商家推出《一只足以》时 , 正值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开幕 , 原创宣传片和海报不仅把“半价鞋” , 卖给了有需要的残障人士 , 同时推向了关注社会公益的千万网友……
“一只足以”项目鼓励了很多肢体残障人士
Maya认为 , 这几年国内广告圈虽受诟病 , 但互联网和流媒体同样也为国内一些优秀原创广告提供了更大的传播空间 。 “把这个契机当做舞台 , 相信真正优秀的广告人会从中脱颖而出 。 ”
不要“随波逐流” , 这样的自省或许值得更多品牌人、广告人更加用心地去理解 。 毕竟 , 就连事主奥迪也在公告中借势表达对原创的重视:每一个直击人心的创意背后 , 都是无数个日夜的厚积薄发 。
应受访者要求 , 文中Maya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