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12岁女孩跳楼身亡的悲哀 : 揭开中国家庭教育的遮羞布( 二 )


说得也不无道理 。
2020年12月30日 , 安徽潜山王河镇初中女生小怡在月考中得了全校第一 , 其中道德法律考了100分(这是她第一次考了第一名)

这本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 却被老师谈话质疑“能考这么好 , 是不是作弊的?”
小怡以坚定的态度说没有 , 家长一开始也是站在孩子这边否定老师说的话 。
可老师就不信 , 非要再考一次 , 最后两人并没有考满分 , 而是98分 , 两分之差 。
这一次的补考结果 , 貌似是老师们最想看到的 , 就更加直接认定是“作弊”无疑了 。
随后 , 家长听了老师们的解说 , 也开始质疑小怡的成绩了 , 这是多么的可悲?
随后 , 到了晚上 , 小怡在QQ空间发了一条说说:
“考试正常发挥 , 考得好怪我喽?”

当时的大家都以为她只是想宣泄一下 , 没多在意 。
第二天 , 发现她不在了 , 最后在村口的池塘里找到了已失去生命体征的小怡 。

对于这样的结局 , 也没能改变老师们对她的看法 , 想法依旧肯定“就是作弊 , 没有满分的可能”

只因2分之差 , 否认了她所有的努力...
这件的背后 , 揭开中国家庭教育的遮羞布 。
所以 , 孩子哪怕受全世界欺压 , 只要还能在父母这里得到心理救援 , 那就不会自杀 。


“期末考试全班前五 , 爸妈就奖励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你今天要是做一天家务 , 妈妈下次就给你多一点零花钱”;

“压岁钱我们帮你保管 , 不花你的 , 你要的时候全给回你”;

“这次的成绩进步很大 , 明天带你去吃好吃的 。 ”
.......
是否儿时听过的许多承诺 , 等到最后都没结果?
一句“我什么时候说过?”就能被堵得哑口无言 , 从而陷入深深的失望与沮丧 。

正如社会学家林·扎克所说:
“父母是子女最亲近的人 , 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 来自父母的每一次欺骗 , 都足以压垮孩子的内心世界 。
面对任何问题 , 第一时间先相信孩子 , 比什么重要 。
--04--
数据显示 , 每年死于自杀的青少年 , 多达10万 。 平均每分钟就有2人死于自杀 , 还有8个尝试自杀 , 但未能成功 。
40.3%的自杀者年龄在12岁 , 22.7%的自杀者为14岁 。
2019年4月 , 江苏句容9岁男孩因与同学打闹无意撞碎学校窗户上的玻璃 , 害怕父母责怪 , 选择跳楼结束生命 。
2016年1月 , 兰州8岁的小男孩因作用不会做惹父母发怒 , 对他又是打又是骂 , 最后男孩反锁在房间自杀 。
2019年2月 , 深圳13岁男孩 , 假期因玩耍把作业遗忘 , 想起时发现一页未写 , 害怕父母责罚 , 最后跳楼自杀 。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 , 都源于父母的不信任 , 不尊重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都至关重要 。
李玫瑾教授曾说:
“孩子的很多问题其实是大人造成的 , 家长的问题若不调整 , 孩子的问题也调整不了 。 ”
所以啊 , 家长们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 理解孩子最真实的内心 , 给予孩子无尽的爱 , 是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应有的自觉 。
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西安12岁女孩跳楼身亡的悲哀 : 揭开中国家庭教育的遮羞布】愿每位父母都能给予爱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