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水被称为“生命之源” 。 早在40多亿年前 , 水就在地球上大量存在了 。 那么 , 地球的水用了40多亿年 , 变少了吗?
地球并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 , 地球的引力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 在地球的大气层中 , 尽管地球可以凭借引力束缚住像氧、氮这样的较重元素 , 也可以束缚住水分子 , 但对于大气层中的像氢、氦这样的非常轻的元素 , 地球的引力就无法对其形成有效的束缚 。
水分子就是由氢和氧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 , 所以假如有某种机制能够将水分子分解成氢和氧 , 就很可能会出现“氢逃逸、氧留下”这样的情况 , 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了 , 那就意味着地球上的水变少了 。
这样的机制在地球上是存在的 , 比如说太阳光中的短波辐射就可以破坏掉水分子内部的共价键 , 从而将其分解成氢和氧 , 这也被称为“光解” 。
实际上 , 当地球大气层中的水蒸气扩散到高层大气时 , 就可能被太阳光“光解”成氢和氧 , 在此之后 , 氢就可能会因为密度较小而不断上升 , 最终从大气顶层逃逸 。
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 , 大气层中的绝大部分水蒸气都不会扩散到高层大气 , 根据科学家的计算 , 每年大概只有9.5万吨的氢从地球的大气顶层逃逸 。
这种数量与地球上的水量比起来 , 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 也就是说 , 地球上的水因为这种原因而出现的损失并不多 , 另一方面 , 地球在宇宙空间中运行时 , 会捕获到一些游离氢 , 同时还有一些小天体还会给地球带来一些水 , 这足以弥补地球上因为“光解”而损失的水 。
然而地球上的水还可能因为另外的机制而变少 , 例如当海洋中的海水通过海底岩石的缝隙渗入地下深处的时候 , 就可能会与高温岩浆以及其中的结晶基岩发生一系列的反应 , 进而将水分子分解成氢和氧 , 科学家将其称为“产甲烷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 , 上图所示的只是“产甲烷过程”的净效应 , 其具体过程需要涉及专业的地球化学知识 , 这里我们就不展开了 。 简单来讲就是 , 这一系列反应能够把海水中的一部分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 这些气体会上升到海洋表面 , 然后进入地球大气层 。
现代地球的大气层中氧含量非常丰富 , 因此这些氢气中的绝大部分都会在低层的大气中就被重新氧化成水 , 而不会从地球的大气顶层逃逸 , 然而地球大气层并不是一直都是像现在这样充满氧气的 , 实际上 , 在大约26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发生之前 , 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非常低 。
也就是说 , 在地球大气中还没有足够多的氧气之前 , 那些通过“产甲烷过程”产生的氢气就会大量地从地球的大气顶层逃逸 , 而地球上的水也会因此而变少 。
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 , 能稳定存在的只有“氕”和“氘” , 科学家发现 , 在上述的“产甲烷过程”中 , “氕”的效率要比“氘”高得多 , 这就意味着 , 那些通过“产甲烷过程”而逃逸的氢气中的“氕”比“氘”更多 , 而随着这个过程的持续 , 海洋中的“氕”和“氘”的比例就会出现变化 。
在此基础上 , 我们只需要知道40多亿年前地球海洋中的“氕”和“氘”的比例 , 再利用相关理论建立起模型 , 并将其与现代地球海洋的“氕”和“氘”的比例进行对比和分析 , 就可以知道地球在过去失去了多少氢 , 计算出地球上的水在过去变少了多少 。
科学家在一块石头上找到了远古地球海洋中的“氕”和“氘”的比例 。 这块石头发现于格陵兰岛西部的地质层中 , 根据测定 , 这是一块形成于大约40亿年前的蛇纹石 , 这种石头通常形成于海底、洋中脊以及俯冲带 , 当地壳与通过海底缝隙循环的高温海水接触时 , 就可能会形成蛇纹石 , 由于在蛇纹石的形成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水 , 海水中的“氕”和“氘”的比例就会长久地保存下来 。
推荐阅读
- 最新研究认为:人类或在2371年成为星际物种
- 人类从地球上消失数十亿年后,仅有3件东西能证明我们曾存在过
- 科学家呼吁各国建立全球外星人探测系统,以证明外星人确实存在?
- 恐龙灭亡时,有多痛苦?2公里厚的岩层揭晓,痛苦程度或超乎想象
- 物理学停滞100年,三座大山一直在阻碍!解决任何一个将改变人类
- 霍金在生前留下三个预言,说出了人类的未来
- 温度22℃、存在液态水,这颗“超级地球”让科学家们高兴不起来了
- 生命能否在二维中存在?科学家突破了物理限制
- 血管清道夫?科学家发现水溶性番茄浓缩物天赋,潜在价值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