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太阳内部组成进行验证的一个方法 , 那就是研究从太阳发出、并且穿透地球的中微子 。
寻找太阳中微子之旅
从1988年开始 , 科学家们就开始了寻找太阳中微子的研究 。 因为所有的核反应都会喷射出中微子 , 所以 , 要想捕获来自恒星内部因核反应产生的中微子 , 首先必须要有非常“干净”的环境 , 以免对观测结果产生干扰 。
一方面 , 科学家们通过近20年的时间 , 开发研制了可以清除其它因素干扰的新型材料 , 利用这种材料来制造中微子探测器 。
另一方面 , 研究人员选择一处深山来作为观测场所 , 最终选择的是位于意大利的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 , 这个实验室建在一个长度达10公里的深山隧道内 。
整个探测器的核心由300多吨的化学混合物所构成 , 当中微子与这些液体混合物发生极其罕见的相互作用时 , 探测器会发生闪烁 。 另外 , 1000吨相同的混合物包裹着这个探测器核心 , 在整体装置的外部又由2300多吨的水进行覆盖 。 通过这种层层包裹的结构 , 可以有效阻挡来自格兰萨索山中的岩石和其它物体所发出的伽马射线和中子等微观粒子的影响 。
从2007年探测器启动到2015年这8年的时间里 , 虽然能够有效探测到太阳主要核聚变类型所产生的中微子 , 但是对于弱核反应产生的中微子则始终没有探测到 。 于是 , 研究团队对探测器进行了改造 , 使探测器核心中的液体混合物能够保持完全静止状态 。
在2015年 , 研究团队对外宣布 , 在消除所有其它可能的来源后 , 每天可以检测到20个有效“闪光” , 其中10个来自探测器材料的放射性衰变 , 而这10个中有3个来自太阳的主要类型核聚变 , 其它7个则来自于太阳内部罕见“第二核反应”释放出的中微子 。
这一发现 , 虽然说对太阳内部的组成不具有决定性作用 , 但是至少给以后的中微子研究提供了参考 , 让我们对太阳这颗“母星”有了更加深入认知的可能 。
推荐阅读
- 担心旋转的吊扇会掉下来伤到自己?看看科学家怎么解释的
- 全球仅3个人有黄金血,人类的更高形态?专家:可能进化出超能力
- 被闪电击中还能幸存下来,他们都有共同的“秘密”,被科学家成功发现
- 如果人类把地球钻穿了,会发生什么严重后果?一般人请勿轻易去尝试
- 时间晶体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科学家对之十分着迷?
- 340多名科学家证实,人类寿命可以延长至一千岁,新的技术正在研发
- 隐藏的行星,这19颗很奇特,因为它们隐藏在极光背后
- 全球“变暖”将停止,全球正在降温?专家:将会下降迅猛
- 比高速子弹快 20 倍!美帝国大厦四倍大的行星,5 月 27 日向地球猛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