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刀螳排在十大螳螂中第二,其它的分别是谁?它们有什么特点( 三 )



兰花螳螂
它会藏匿在花丛中附近 , 但昆虫抵御不住它鲜艳的外表 , 以为是盛开的花朵 , 就会从很远的地方过来送快餐 。 当猎物到了兰花螳螂的攻击范围后 , 这时候的它才磨刀霍霍向牛羊 。 枯叶螳螂只是等待路过的食物 , 而兰花螳螂则是引诱食物到身边 , 出其不意地拔出双刀 , 让猎物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 猎物真正成为“牡丹花下死 , 做鬼也风流”!想看兰花螳螂婀娜多姿的身段 , 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

兰花螳螂
排名第三:广斧螳螂
广斧螳螂别称为广腹螳螳 , 俗称宽腹螳螳 , 属于昆虫纲 , 有翅亚纲 , 螳螂目 。 主要分布在日本 , 菲律宾 , 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等地 。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 主要分布在南方 , 北方也有分布 , 东北地区比较罕见 。 特点双刀上有三个突起的黄色斑点和双翅上的一对白斑 。 头部呈三角形 , 有发达的复眼 , 前胸背板粗短 , 呈长菱形 , 体形颜色为草绿和翠绿色 。 雌虫的体长为57-63毫米 , 雄虫的体长为41-56毫米 。

广斧螳螂
它主要栖息在灌木和乔木上 , 极少在草丛中 。 它们也是益虫 , 主要食物是蚜虫 , 叶蝉和粉虱 。 它们生性好斗且同类相残 , 被称为“镰刀杀手” 。 我国境内广斧螳螂的主要天敌 , 在卵期的时候有中华螳小蜂 , 卵的寄生率为12.3-26.9% , 另外一种是螵蛸皮囊 , 对卵鞘的危害率为4.40% 。 若虫孵化时 , 受到蚂蚁和蜘蛛的侵袭 , 鸟类可以捕食若虫和成虫 。

广斧螳螂
排名第二:中华大刀螳
中华大刀螳别称为中华大刀螂 , 又名大刀螳螂 , 属于昆虫纲 , 有翅亚纲 , 螳螂目 。 主要分布于日本、越南、美国和中国 , 中国分布于南北各地 , 由于地域不同 , 成年体型沿海地区较大 , 内陆地区较小 , 它们的体形颜色主要以暗褐色或绿色为主 。 雌性体长60-120mm , 雄性体长68-87mm 。 它们头部呈三角形 , 复眼大而突出 。 前胸背板前端略宽 , 前端两侧有明显齿列 , 后端齿列不明显 。 前半部纵沟两侧有许多小颗粒 , 后半部脊线两侧小颗粒不明显 , 雌虫的腹部更宽 。

中华大刀螳
卵的常见天敌有:中华螳螂小蜂对卵鞘的寄生率约为4% , 被寄生的卵鞘内卵的杀灭率为12-26% 。 年轻的若虫经常被蚂蚁和蜘蛛入侵 , 而年老若虫和成虫则被白僵菌寄生 。 它们喜欢生活在杂草或灌木上 。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量转移到树上 。 一般早晚取食 , 喜阴怕热 , 夏季中午常栖息于树冠或杂草的阴凉处 。 秋季气温下降时 , 它经常早晚栖息在阳光充足的树叶上 。 在雌性的发情期 , 经常会发现雄螳螂上背后被母螳螂当猎物 。 母螳螂也被成为“黑寡妇” , 在产卵期凶悍无比 , 一切眼前会动的昆虫都是它的食物 , 目的就是让虫卵得到养料尽快成熟 。

中华大刀螳
排名第一:非洲绿巨螳
非洲绿巨螳属于昆虫纲 , 有翅亚纲 , 螳螂目 。 非洲巨型绿螳螂是一种凶猛的螳螂 , 平均体长约9厘米 。 产地非洲 , 因其体型巨大 , 腹大而宽 , 十分凶悍 。 能捕食昆虫、蜘蛛、虫子、青蛙、蜥蜴、老鼠、鸟、蛇 , 也吃蝎子、蜈蚣、蜘蛛(一种比较大的物种)和同样大小的蛇 , 故称“非洲绿巨螳螂” 。 螳螂臂就像死神的镰刀一样挥舞着 , 散发着强烈的杀气 。 螳螂靠敏锐的视觉猎食 , 它们的眼睛类似于人的眼睛 , 能识别三维的事物 , 能高速准确地计算出猎物的位置 。

非洲绿巨螳
它们是残忍的冷血杀手 , 捕猎是他们的本能 。 螳螂越饿 , 它选择攻击的目标就越大 。 它杀死的猎物被螳螂吞下时往往还活着 。 它们一般都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 , 从不放过猎物从眼前溜过 。 它在捕杀猎物的时候 , 眼睛从来不会离开对手 , 它眼观四路 , 耳听八方 , 它们的耳朵可以在飞行中感知到身后的动静 。

非洲绿巨螳
最后总结:螳螂是昆虫界的刺客 , 它们凶残成性 , 猎物都是在活生生的时候 , 被螳螂生吞活剥 。 虽然螳螂是肉食昆虫 , 但它们却是益虫 , 是自然界中生物链不可或缺的物种 。 它们虽然不是食物链顶端的存在 , 但却是很多害虫的克星 。 螳螂的体形虽然在肉食动物的眼里显得渺小 , 但它却是昆虫界的顶级猎手 , 它的猎杀技巧轻车熟路 , 成功率非常高 。 我们在野外遇到螳螂一定不要去伤害它 , 让它为自然界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
跟大家聊到这里 , 我们下次再见!欢迎大家评论 , 转发 , 点赞 , 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 在评论区讨论!(图片来源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