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马斯克称其“魔鬼”,ESG是“骗局”吗?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针对ESG评级的公开指责正愈演愈烈 。继今年4月份马斯克在推特上公开指责企业ESG评级是“魔鬼的化身”后 , 5月19日 , 马斯克继续发推炮轰 , “标普500指数把埃克森美孚列为ESG表现最好的10家企业之一 , 而特斯拉甚至没上榜 。ESG就是一个骗局 , 成了社会正义伪君子们的武器 。”
“魔鬼”、“骗局” , 为什么旨在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性和长期回报能力的ESG评级在马斯克眼里如此不堪?因为他认为特斯拉并未获得公允的ESG评价 。
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评级为例 , 特斯拉在41家汽车公司中仅得到了平均水平 , 还被认为“阻碍全球气候目标的实现” 。4月份 , 标准普尔旗下的标普500 ESG指数甚至从组合里剔除了特斯拉 。
特斯拉近日发布2021年影响力报告称 , “ESG只强调了投资属性的风险和回报 , 忽视了对世界的积极影响 。这些评级被基金经理用来帮助决定投资方向 , 只专注于衡量风险或者回报价值 。”
文章图片
特斯拉称“ESG忽视了对世界的积极影响” 。图/特斯拉2021影响力报告
这场明星企业家和ESG之间的冲突分歧 , 究竟是ESG的“锅” , 还是马斯克的错?ESG到底怎么了?
当“特长生”遭遇高考
事实上 , 这是一个“特长生”遭遇高考的故事 。
“作为评估机构 , 首先要考虑评级的全面性 , ESG就像全面考量一个人的德智体美劳 , 你在某一方面是个特长生 , 但你的总体分数并不一定很高 。” 在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首席ESG官孙喜看来 , 特斯拉是典型的减碳“特长生” 。
特斯拉2021年影响力报告显示 , 特斯拉2021年在全球范围内的汽车、太阳能面板使用过程中 , 累计节约了84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 相当于3400多亩森林一年的减排量 。报告同时还对比了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的终生燃料消耗和使用阶段温室气体排放 , 纯电动车的减碳效应整体占优 。
很显然 , 马斯克想表述的是一个新能源车代替燃油车、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的故事 , 尽管完全替代尚需时日 。
这便与ESG评级的全面性逻辑产生了冲突 。
2022年第一季度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为200.4万辆 , 年增长率80% 。新能源车俨然成为消费者眼中低碳环保的象征 。那么新能源车企的ESG评级就一定高吗?事实并非如此 。
以MSCI评级为例 , 国内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和特斯拉一样 , 评级都为A(即平均水平) 。从ESG框架所包含的议题来看 , 这样的评级结果有其根源 , 也是马斯克所抨击的真正对象:ESG评价模型体系 。
目前 , 包括MSCI、富时罗素、标普等主流ESG评级机构通常采用指标权重法 , 即针对环境(E)、社会(S)和公司治理(G)框架下三个一级指标细分出若干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机构依据一定的评分方法对指标赋值 , 然后结合指标权重计算出一个得分 , 对应相应评级 。
根据MSCI发布的报告 , 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一样 , 仍同属于Automobiles(即“汽车”)行业 。针对该行业 , MSCI评级主要集中在以下关键议题:环境层面 , 关注产品碳足迹、清洁技术领域的机会、有害排放及废弃物;社会层面 , 关注产品安全及质量、劳工管理、化学安全;公司治理层面 , 主要包括所有权、员工报酬、商业伦理等 。
也就是说 , 特斯拉的评分是上述框架下的几十项细分议题综合考量后的结果 。正因为细分指标庞大 , 分配在每个指标上的权重很小 。因此 , 即便特斯拉在碳排放指标上表现良好 , 但其他指标不突出 , 整体评级结果就会表现一般 。
文章图片
MSCI对特斯拉的评级为“平均” 。图/MSCI官网
从社会层面来看 , 特斯拉在产品安全与质量方面曾遭消费者诟病 。近年来 , 针对特斯拉“刹车失灵”的问题 , 不只发生过一次维权风波 。特斯拉加州工厂的员工也曾因“种族歧视”问题对特斯拉提起诉讼 。
这些事件都是能够影响到ESG评级结果的因素 。如果把评级看做一场考试 , 很显然 , 特斯拉在一些科目上“拖后腿”了 。
“ESG框架下的几十项细分指标都是打分点 , 不是说减碳好就能得高分 。”孙喜说 。
在他看来 , 也许高考不完美 , 但是如果没有这个选拔机制也不行 , “如果用考特长生的方式去考普通人 , 那会造成更大的问题 。”
攻击ESG没有意义
如果我们想透彻理解ESG全面性评价的根源 , 还需回到责任投资的起点 。
ESG脱胎于伦理投资和社会价值投资 , 其诞生本来就是为投资者提供一套财务指标之外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性的指标 。这一出发点决定了 , ESG需要把所有企业放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来相对公平的考察 , 而不是定制化的去衡量某家企业 。
“包括MSCI在内很多国际化评估机构都追求全球可比 。”嘉实基金ESG研究部主管韩晓燕曾在MSCI中国负责ESG评级研究工作 。她表示 , 评级体系关键的一点是能够覆盖大部分市场 。
事实上 , 这也是不少业内人士的期待 。“商业向善”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 , 要落在实处 , 还是需要业绩来说话 , ESG的作用就在于可以让投资者清晰明了地看到某家公司的发展质量 。
孙喜表示 , 如果用“特长生”的思维来评价 , 这个是环境特长生 , 那个是社会特长生 , 只能给投资市场造成混乱 。
这也是ESG演化的逻辑之一:不断推出覆盖面更广、标准更加完善的评级指标 。标准越完善 , 就越能覆盖大部分企业 , 即使是高调批判ESG的特斯拉也不能脱离 。
今年特斯拉的影响力报告从公司治理、企业文化、环境影响、产品影响以及供应链五个方面解析公司影响力 。可以看到 , 报告内容依然处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议题范围内 。
从这一维度来看 , ESG只是一套方法论 , 本身没有立场 。
“所以马斯克说ESG是魔鬼 , 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 。”孙喜表示 , 攻击ESG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
ESG仍在全球博弈
【视点·观察|马斯克称其“魔鬼”,ESG是“骗局”吗?】相对于ESG的客观性 , ESG评级机构的主观性更强 。
事实上 , 当前市场头部几家ESG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都有所差异 。即使对于一家公司而言 , 在不同评级机构得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这些差异背后 , 是机构对ESG的理解不同 , 也是全球资本市场不断博弈的结果 。
“在我国 , 当前各监管机构对ESG界定标准同样存在不统一或尚无清晰界定的问题” , 中国证监会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马险峰曾表示 , 这使得我国ESG投资产品存在“漂绿”的操作空间 , 有可能导致ESG投资决策失误 , 使投资目的和投资风险不相匹配 , 形成困境 。
针对这一现状 , 业界也提出了相应的构想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指导委员会委员、招商银行原行长、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董事长马蔚华曾倡议 , 在传统衡量企业的财务三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之外 , 推出企业的全面价值衡量表 , 以此评价企业的环境价值、社会价值 。
孙喜则从“5P”模型的角度提出 , 针对单项指标的评估越细分 , 评级就越合理科学 , “如果每个指标都从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实施项目、表现数据、新闻舆情5个方面去细分衡量 , 整个评价体系的量化会更合理 。”
回到这次舆论关注的焦点 , 尽管马斯克的质疑“选错了对象” , 但仍在某种程度上表明ESG评级并不完美 。当然 , 这不是对ESG的全盘否定 。毕竟 , ESG理念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 , 是增强本土上市公司和国际投资者互动和投资的桥梁 。
2021年 , A股约有26%的上市公司发布了ESG报告 , 从2009年的371份增加到现在的1125份 , 增速保持稳定 。
对于本土的ESG机构和投资者来说 , 在主动拥抱ESG理念的同时 , 能够快速建立与国际接轨并适合国情的ESG评价体系 , 才能更好地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国市场的践行 。
当下 , ESG仍在路上 。围绕这一理念 , 一个包括ESG数据、评级、风控、咨询的产业方兴未艾 。只有ESG的生态圈不断扩大 , 才能在面对类似特斯拉的质疑时 , 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电力基础设施全面铺开可能还需要一个世纪
- 视点·观察|董明珠表态绝不裁员 媒体爆料格力两年间已减少6900人
- 视点·观察|2022年 假肉、假奶、假鸡蛋?终于成了门假生意
- 视点·观察|美泰推出第一款跨性别芭比娃娃
- 视点·观察|70多家中概股退出美国股市,原因何在?去往何处?
- 视点·观察|超4100亿吞并云计算公司 深度分析博通的谋算
- 视点·观察|解密4000亿芯片史上最大收购案 陈福阳与戴尔只用了一次会面
- 人物|马斯克再发推特民调:你信政客还是信亿万富翁?
- Tesla|美知名投行:马斯克负面新闻太多 特斯拉面临治理风险
- 人物|马斯克:美国经济衰退“实际上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