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里的大象:你看到的东西真的存在吗?( 二 )



贝克莱声称自己的理论就没有这样的矛盾 。 与洛克不同 , 他认为我们确实、直接地感知世界 , 因为这个世界中只存在观念 , 别无其他 。 换句话说 , 这个世界本身 , 其中的一切事物 , 都只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 。
在贝克莱看来 , 你所经历和思考的一切:椅子、桌子、数字“3” , 等等 , 都只存在于你的头脑中 。 你感觉到的物体 , 不过是你和其他人对这样一个物体的观念的集合 。 除此之外 , 这个物体并不存在 。 所以如果没有人看到或听到这个物体 , 它就消失了 , 因为任何物体都不会是超越人们(和上帝)对它的观念而存在的东西 。 贝克莱用了一句拉丁语来总结这个奇怪的观点:存在即被感知 。
所以从贝克莱的非物质论出发 , 得出的结论似乎应该是:如果没有头脑在感知 , 那么冰箱灯就不会亮 , 倒下的树也不会发出任何声音 。 但是贝克莱并不认为物体在不断消失、再现 , 就连他也承认那样会很奇怪 。 他相信 , 上帝保证我们思想的连续性 , 上帝不断感知世界上的事物 , 所以这些事物一直都存在 。

这种看法体现在20世纪早期的两首打油诗中 。 第一首表达了一个奇怪的观点 , 即如果没有人在观察一棵树 , 树就不再存在:
有人曾经说:
“上帝一定会很奇怪
如果他发现这棵树
还在这儿
【房间里的大象:你看到的东西真的存在吗?】即使草坪上一个人也没有 。 ”
这里的草坪指的是牛津大学各书院庭院内的方形草坪 。 这首诗说得没错 , 贝克莱的理论中最难让人接受的一点就是如果没有人在感知一棵树 , 那么这棵树就消失了 。 解决办法如下 , 这是来自上帝的声音:
“亲爱的先生 , 你的说法才真是奇怪:
我永远都在草坪上
所以这棵树
一直都在
因为我 , 上帝 , 在感知它 。 ”
然而 , 贝克莱的理论面临着一个明显的难题:如何解释我们可能会犯错 。 如果我们只是有一些观念 , 在这些观念背后并没有其他东西 , 那么我们如何区分真实和错觉呢?他的回答是:对“现实”的体验和幻觉之间的区别在于 , 当体验“现实”时 , 我们的观念不会相互矛盾 。 例如 , 一支桨半插在水中 , 桨与水面交界处看起来是弯的 。 对于洛克这样的实证论者来说 , 桨实际上是直的 , 只是看起来是弯的 。 但在贝克莱看来 , 我们会产生“桨是弯的”这样的观念 , 但是当伸手到水里触摸桨时 , 会产生“桨是直的”这样的观念 , 这就产生了矛盾 。

贝克莱并没有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为自己的非物质论辩护上面 。 他的人生非常丰富 , 善于交际、惹人喜欢 。 他朋友众多 , 包括《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 。 他后来还酝酿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 要在百慕大岛上建立一所大学 , 并设法筹集了相当多的资金 。 很不幸这个计划失败了 , 其中一个原因是他没有意识到百慕大离美洲大陆距离那么远 , 输送补给多么困难 。 不过 , 在贝克莱去世后 , 他的名字被用来命名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所大学 , 因为他曾写过一首关于美国的诗 , 其中“帝国的轨迹向西”这句吸引了这所大学的创始人之一 。
比非物质论更奇怪的 , 是贝克莱晚年推广松焦油水的热情 , 他甚至写了一首长诗来描述它的神奇 。 这种由松焦油和水制成的液体 , 曾在美国民间流行 , 被看作是包治百病的药物 。 松焦油水有轻微的杀菌作用 , 也许真的能治疗一些小病 , 但现在已不再流行 , 而贝克莱的观念论也没有流行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