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无人飞船越往外飞,物质密度反而越大,太阳系外出现了奇怪现象】每当仰望满是星辰的夜空之时 , 心里总会莫名其妙升起一个大大的疑团:太阳系之外的太空到底有什么 , 比人类更高级的外星文明存在吗?有没有比地球更适合生命的星球?太阳系是否只是一个拥有低级文明的恒星系 , 被外星人所忽视?
看着星辰大海 , 脑海里有时会自然出现幻想:驾驶着一艘造型超酷的超光速飞船 , 向几千光年外的恒星系飞去 , 在温暖和光亮的飞船内部 , 一边吃着营养餐 , 一边看着舷窗外的美景 , 附近太空空无一物 , 后方太阳在快速缩小 , 前方目标星系在快速放大 。
尽管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 未来能否成为现实还不一定 , 但是现在有两艘无人飞船在经过40多年的不断飞行后 , 离开了太阳系进入了星际空间 , 更重要的是 , 它们在遥远的外太空发现了一种不合常理的奇怪现象:越往外飞 , 物质密度反而越大 。
不用我说 , 估计很多人已经猜到这两艘飞船名字了 , 美国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 , 听说过这两个名字的人应该不少 。 从美国宇航局网站公开实时数据看 , 2021年2月1日 , 旅行者1号与地球距离为227.8亿公里 , 旅行者2号与地球距离为189.7亿公里 。
以光速计算 , 从旅行者1号传回地球需要21小时6分26秒 , 从旅行者2号传回地球需要17小时35分6秒 , 尽管它们与地球距离跟一光年距离没法相比 , 但是却已经飞出了日光层 , 从某个角度来说 , 已经离开了太阳系 , 进入到星际空间 。
说起日光层 , 有人误以为日光层就是太阳光能够抵达的地方 ,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 是太阳风高能粒子能抵达的区域 , 太阳是一个极其稳定的恒星 , 无时不刻不在释放着物质 , 肉眼看不到的高能带电粒子流 , 又被称为“太阳风” 。
太阳风以每秒200~800公里的速度向外推进 , 可以抵达百亿公里外 , 将火星轨道外的小行星带、八大行星 , 遥远的柯伊伯带都包围了起来 , 形成一个椭圆球体的带电粒子区域 , 椭圆球体一头是太阳系 , 另一头是太阳公转轨道中心 , 这就是日光层 , 又称太阳磁泡 。
日光层内部存在大量带电粒子 , 平均每立方厘米充斥着4到11个粒子 , 离太阳越近粒子就越多 , 离太阳越远粒子就越少 。
在很多人看来 , 日光层之外的星际空间是真正的真空 , 应该没有任何微粒 。 但实际上仍充斥大量粒子 , 它们组成大家所熟知的宇宙射线 , 只不过星际空间的粒子密度极低 , 科学家通过对银河系建模 , 计算出星际空间粒子密度为每立方厘米约0.036个粒子 。 在太阳系日光层之外的包围层 , 粒子密度只有0.002电子/立方厘米 。
2012年8月 ,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看到旅行者1号传回的探测数据后一阵狂喜 , 因为他们发现了跟之前完全不一样的数值 , 数值显示了太阳风粒子急剧减少 , 这意味着181亿公里外的旅行者1号正在跨越日光层 , 即将进入星际空间 。
2013年10月 , 已进入星际空间的旅行者1号探测到粒子密度约0.055电子/立方厘米 , 这时的旅行者1号与地球相距183亿公里 , 这让美国宇航局科学家感到很好奇 , 为什么星际空间实际粒子密度比计算出来的数值要大呢?
在接下来29亿公里的行程里更让专家感到奇怪 , 旅行者1号上等离子波科学仪器探测到奇怪现象:粒子密度一直在增加 , 当抵达211亿公里远时 , 粒子密度增加到每立方厘米约0.13个电子 , 比星际空间平均粒子密度要大得多 。
2018年11月 ,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又是一阵狂喜 , 发现178亿公里外的旅行者2号也跨越了日光层 , 2019年1月 , 来到179亿公里外的旅行者2号探测到粒子密度约0.039个电子/立方厘米 , 同样要比星际空间平均粒子密度要大 。 2019年6月 , 185亿公里外的旅行者2号发现粒子密度在大增 , 达到0.12个电子/立方厘米 。
推荐阅读
- 如果把木卫二上的水都放到地球上会发生什么?
- 225亿公里外,旅行者一号突然减速,人类被困在太阳系?
- 我站在最美的一朵玫瑰花的花瓣上
- 地球就是“永动机”?自转46亿年都没有停下,其动力来自哪里?
- 人类很难飞出太阳系,216亿公里外,探测器传回令人沮丧的事实
- 中国新药突破,让抑制新冠病毒,多了前所未有机会,已获发明专利
- 美国宇航局分享了雄心勃勃的火星任务计划
- 古人说“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是什么物种?跟老虎有何区别?
- 宇宙真是被设计出来的?科学家发现神奇的图案,叫做“上帝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