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要说一些夜鹭深入城市 , 在古树、古建筑上拉屎 , 腐蚀表面 , 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
关键是夜鹭的粪便还很臭 , 一股鱼腥味在里面 。
而且夜鹭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将自己吃的食物吐出来 。
夜鹭泛滥
有一些神经质的夜鹭会被车喇叭或者行人惊吓到 , 然后它就把已经消化的鱼连胃酸一起吐 , 你想想沾上这玩意儿得是啥味道?
所以那些迁徙到城市的夜鹭 , 居住在路边的树上 , 没事儿就往下拉屎 , 路过的行人一不小心就会“屎到临头” , 停放的车辆也会被这些“幸运天屎”砸中 。
鱼塘塘主们第一个站出来反抗夜鹭 , 先查一查夜鹭是几级保护动物 , 一查发现 , 它虽然没有保护等级 , 却是三有动物 , 不能轻易捕杀 。
不忍直视的“天屎路”
没办法 , 塘主只能在鱼塘上牵网 , 阻挡夜鹭捕鱼 。 小一点的鱼塘还行 , 大一点的鱼塘设网 , 那花费不比鱼苗便宜 。
城市里也采取人为驱赶的方式 , 让夜鹭离开人口密集的地区 , 不然它的粪便很容易滋生病菌 , 几乎每天都得清洗它们拉过的地面 , 成本巨大 , 还对人不安全 。
有一部分夜鹭还是候鸟 , 一旦有什么疾病 , 比如禽流感 , 可能传染给人类的家禽 , 造成比吃光鱼塘还要巨大的损失 。
而且夜鹭的局部泛滥还反映出一个悲伤的事实 , 那就是生态其实并没有恢复 , 还处于失衡的状态 。
被网友调侃的“天屎之路”
夜鹭泛滥折射的现实很多人以为 , 夜鹭数量众多是因为现在环境保护好了 , 但其实是因为夜鹭的天敌没有了 , 它们才会趁机泛滥 。
这说明 , 生物链可能已经中断 , 我们的保护并没有起到最初制定的效果 。
夜鹭在食物链处于中下游 , 在它之上有猛禽、蛇类、狐狸等动物 , 也就是说 , 它本身的天敌是有很多的 。
而其他涉禽 , 比如亲戚白鹭、苍鹭 , 还有各种鹳、各种鹤等 , 都是它们的竞争者 。 这些动物一起组成了健康的生物链 , 保证夜鹭的数量不会超过环境的承受度 。
树枝上站满了夜鹭
可是 , 由于人类破坏了环境 , 猛禽可以说在很多地方绝迹 。
蛇类会捕食夜鹭的幼崽 , 可是因为环境破坏 , 体型大一点的蛇数量稀少 , 小一点的蛇吃不下去夜鹭的孩子 , 导致夜鹭的幼崽成活率直线上升 。
夜鹭的竞争者们也在这场环境破坏里折翼 , 空出来的生态位被夜鹭填满 。
被夜鹭屎弄脏的车子
这就和野猪泛滥的道理是一样的 , 能够遏制野猪数量的捕食者并没有因为现在的保护工作而恢复 , 野猪反而成为了这场环境保护里的最大受益动物 。
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人工控制种群数量 , 为此国家在2020年9月 , 国家颁布了法令 , 禁止人工饲养夜鹭 , 同时对野外的夜鹭进行生态控制 , 保证其数量在合理的范围内 。
与此同时 , 加大力度保护夜鹭的竞争对手们 , 这样能让夜鹭回到之前的夜行状态 , 不用大白天出来晃荡 。
湖面上休息的夜鹭
这个方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不少地区 , 白鹭、白鹳、白鹤等大型涉禽陆续回归 , 夜鹭也逐渐回到了自己原本的生活状态 。
可是这样的做法依然只是治标不治本 , 因为大型涉禽很快也会因为没有天敌而泛滥 , 到时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顶级掠食者们数量减少了 , 而且一时半会儿恢复不过来 。
如果无法恢复食物链顶端动物的数量 , 那么之前的一切保护工作可能都白干了!
东张西望的夜鹭
人类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 , 去清除因保护而泛滥的动物 , 这就相当于往游泳池里进水 , 一边又得把游泳池里的水放走 。
夜鹭虽然局部泛滥 , 吃光鱼塘还拉屎毁坏植物 , 我们依然要让它们在野外保持一定的数量继续生活 , 这是在为之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回归做准备 。
每一种动物在自然界都有自己的位置 , 一旦发生位置偏移 , 那么对生态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
夜鹭与幼崽
夜鹭的局部泛滥就是夜鹭生态位改变造成的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最后这个苦果由人类来承担 , 也算是当年破坏环境的反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