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青少年缺觉影响社交行为的神经机制( 二 )



图片来源:123RF
这项研究还探索了增加青少年期睡眠来改善成年后社交行为障碍的可能性 。 “在多种神经发育障碍 , 例如孤独症、精神分裂症中 , 睡眠障碍出现的比例高达50%~80% , 特别是在青少年患者中 。 更有研究发现 , 在孤独症病人中 , 睡眠障碍与社交障碍的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 ”研究人员指出 。 利用一种基因突变导致孤独症的小鼠模型 , 研究人员发现 , 通过药物增加青少年期的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 , 或是通过光遗传手段选择性增加皮层慢波组分(NREM睡眠的重要特征之一) , 或是通过化学遗传学手段抑制VTA的电活动水平 , 均可以大幅改善这些孤独症小鼠的社交障碍 , 使它们在成年之后面对陌生同伴时不再表现“社恐” , 而是呈现出相对正常的社会新颖性偏好 。 尽管这些结果来自小鼠实验 , 而人类的社会行为更为复杂 , 社交行为的改变与睡眠的关系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 但这些结果足以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睡眠的重要性 , 尤其是对于大脑正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 。

【新研究揭示:青少年缺觉影响社交行为的神经机制】▲边文杰博士是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图片来源:研究作者提供)“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睡眠在青少年期大脑发育过程中一项全新的功能及其环路机制 , 拓展了我们对睡眠和社会行为的理解 。 ”边文杰博士指出 ,“对于处在大脑和身体持续发育、性格和各种行为习惯逐渐定型阶段的青少年来说 , 保证每天充足的高质量睡眠可能尤为重要;而对于那些不幸罹患孤独症、精神分裂症等神经发育疾病的青少年 , 也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 , 尝试用改善睡眠的方式 , 来缓解或者预防未来可能恶化的社交障碍症状 , 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

推荐阅读